重庆两江新区低丘缓坡开发建设生态适宜性评价

被引:26
作者
蒋佳佳 [1 ]
邵景安 [1 ,2 ]
谭少军 [1 ]
杜建平 [1 ]
机构
[1]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2] 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低丘缓坡; 生态适宜度模型; 建设分区; 两江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是协调城镇化和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首先界定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评价范围,提取低丘缓坡土地面积共为531.66 km2。然后以生态保护为基本目标,从自然禀赋、区位条件、生态环境3个角度选取10个指标,应用生态适宜度模型建立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生态适宜度等级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单因子生态适宜性等级差异较大,其中自然禀赋和生态环境的生态适宜度等级以中高等级为主,区位条件的生态适宜度等级以中等级为主。(2)研究区综合生态适宜度等级以中等级为主,以复盛、石船、鱼嘴和龙兴等地为集中适宜开发建设区。(3)通过综合生态适宜度等级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的叠加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四类建设区。优先开发区面积为80.43 km2,集中在西部河流两岸附近1000 m和东部槽谷地区;一般开发区面积为157.26 km2,主要位于西部河流两岸250~350 m地带和铜锣山两侧槽谷地区;限制开发区面积为201.74 km2,集聚在中部400~450 m台地区;禁止开发区面积为92.22 km2,以"四山"地区为集中区。研究结果为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过程中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403 / 1419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两江新区低丘缓坡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D].潘卓.西南大学.2013, 12
[2]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研究.[D].朱晓芸.浙江大学.2008, 09
[3]   用熵权法和改进TOPSIS模型评价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效应 [J].
信桂新 ;
杨朝现 ;
杨庆媛 ;
李承桧 ;
魏朝富 .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33 (01) :238-249
[4]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 [J].
赵素霞 ;
牛海鹏 ;
张捍卫 ;
张合兵 ;
张小虎 .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 (12) :220-228
[5]   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以四川省泸县为例 [J].
王旭熙 ;
彭立 ;
苏春江 ;
徐定德 ;
陈田田 .
生态学报, 2016, 36 (12) :3646-3654
[6]   发展潜力视角的海岸带土地利用模式——以杭州湾南岸为例 [J].
李伟芳 ;
陈阳 ;
马仁锋 ;
俞腾 ;
任丽燕 ;
李加林 .
地理研究, 2016, 35 (06) :1061-1073
[7]   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国土空间评价分区研究 [J].
郭艳 ;
张成才 ;
康鸳鸯 .
地理研究, 2015, 34 (12) :2320-2328
[8]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珠海市生态适宜性评价.[J].李健飞;李林;郭泺;杜世宏;.应用生态学报.2016, 01
[9]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小尺度区域生态用地功能分类——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J].
吴健生 ;
钟晓红 ;
彭建 ;
秦维 .
生态学报, 2015, 35 (11) :3808-3816
[10]   耦合恢复力的林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吉林省汪清县为例 [J].
刘焱序 ;
王仰麟 ;
彭建 ;
魏海 ;
宋治清 ;
张小飞 .
地理学报, 2015, 70 (03) :476-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