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塔里木盆地基底卷入扭压构造与巴楚隆起的形成
被引:42
作者:
杨明慧
[1
]
金之钧
[2
]
吕修祥
[1
]
潘文庆
[3
]
胡剑风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来源:
关键词:
基底卷入构造;
扭压构造;
构造演化;
巴楚隆起;
塔里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板块斜向碰撞中,与走滑断层相伴生的隆升是弯曲挤压的必然结果。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斜向碰撞使得塔里木盆地边界和内部发育的基底卷入构造大多表现出逆冲与走滑断裂的双重特征。本文通过地震、钻井和构造几何学、地面资料约束研究表明,巴楚隆起两侧的阿恰-吐木休克和色力布亚-玛扎塔格断裂是由基底卷入构造和扭压构造复合而成的基底卷入扭压构造。这种构造样式的组合包括3个部分,即两端的基底走滑断裂和中段的基底卷入逆冲断裂。巴楚隆起的形成主要与阿恰-吐木休克断裂的基底卷入扭压构造活动有关。巴楚隆起的形成过程具有“跷跷板”特点,可分两个阶段:巴楚隆起前石炭纪沿南缘的玛扎塔格断裂抬升,地层最大剥蚀厚度至少530m;前古近纪,主要剥蚀区沿吐木休克断裂以南展布,推测最大剥蚀厚度超过1100m。巴楚隆起南段的主变形期是在前石炭纪完成的,地层缩短量约占55%;北段推迟到前古近纪,缩短量占55%;而中段的地层缩短量一直在逐步增强,前上新世达到最大,占52%。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5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