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关于亚洲栽培稻演化的探讨
被引:1
作者
:
张尧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张尧忠
徐宁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徐宁生
机构
: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昆明
[3]
昆明
来源
:
西南农业学报
|
1995年
/ 01期
关键词
:
稻种演化;
普通野生稻;
籼稻;
粳稻;
镰刀谷;
酯酶酶带;
D O I
:
10.16213/j.cnki.scjas.1995.01.013
中图分类号
: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
0901 ;
摘要
:
分析酯酶粳酶带10A、籼酶带11A和普遍野生稻酶带14A在各品种的表现,可以认为现存的普通野生稻,有一部分已有了籼或粳的分化,分化的主要成因应是渐渗杂交.根据计算作出的品种定位平面(座标)图,把有14A酶带的栽培稻形象地和野生稻联系起来,利于理解籼和粳亚种经历了籼粳分化不明显到分化明显的过程,表明籼和粳独立地从野生稻演化而来.亚种下的演化主要讨论了镰刀谷.镰刀谷的地理分布跨距极大,酶带分类上籼、粳并存,没有特别的酶带或酶谱.它不应该是一个生态类群,其遗传背景也是混杂的.从不典型镰刀谷到典型镰刀谷,酶谱变异估计值(Est值)逐渐变小;推测镰刀谷基因型较为简单,并不是原始的栽培稻.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酯酶同工酶带的初步研究
[J].
张尧忠,程侃声,才宏伟,王象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农科院,北京农业大学
张尧忠,程侃声,才宏伟,王象坤
.
西南农业学报,
1994,
(04)
:1
-6
[2]
从部分Aman和深水稻看粳稻的起源
[J].
程侃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程侃声
;
张尧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张尧忠
;
王象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王象坤
;
才宏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才宏伟
.
西南农业学报,
1991,
(03)
:111
-112
[3]
亚洲稻籼粳中间型问题的讨论
[J].
张尧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张尧忠
;
贺庆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贺庆瑞
.
西南农业学报,
1990,
(03)
:1
-4
[4]
从酯酶同工酶看亚洲稻的地理起源及亚种演化
[J].
张尧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农科院遗传室、粮作所
张尧忠
;
程侃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农科院遗传室、粮作所
程侃声
;
贺庆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农科院遗传室、粮作所
贺庆瑞
.
西南农业学报,
1989,
(04)
:1
-6
[5]
利用同工酶研究栽培植物分类及起源中的若干问题
[J].
成锁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成锁占
;
杨文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杨文衡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86,
(02)
:101
-106
[6]
The origin, evolution, cultivation, dissemin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Asian and African rices[J] . Te-Tzu Chang.Euphytica . 1976 (1)
←
1
→
共 6 条
[1]
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酯酶同工酶带的初步研究
[J].
张尧忠,程侃声,才宏伟,王象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农科院,北京农业大学
张尧忠,程侃声,才宏伟,王象坤
.
西南农业学报,
1994,
(04)
:1
-6
[2]
从部分Aman和深水稻看粳稻的起源
[J].
程侃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程侃声
;
张尧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张尧忠
;
王象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王象坤
;
才宏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才宏伟
.
西南农业学报,
1991,
(03)
:111
-112
[3]
亚洲稻籼粳中间型问题的讨论
[J].
张尧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张尧忠
;
贺庆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贺庆瑞
.
西南农业学报,
1990,
(03)
:1
-4
[4]
从酯酶同工酶看亚洲稻的地理起源及亚种演化
[J].
张尧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农科院遗传室、粮作所
张尧忠
;
程侃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农科院遗传室、粮作所
程侃声
;
贺庆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农科院遗传室、粮作所
贺庆瑞
.
西南农业学报,
1989,
(04)
:1
-6
[5]
利用同工酶研究栽培植物分类及起源中的若干问题
[J].
成锁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成锁占
;
杨文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杨文衡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86,
(02)
:101
-106
[6]
The origin, evolution, cultivation, dissemin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Asian and African rices[J] . Te-Tzu Chang.Euphytica . 1976 (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