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坳陷迪那2气田异常高压成因机制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被引:36
作者
张凤奇 [1 ,2 ]
王震亮 [2 ]
赵雪娇 [2 ]
宋玉斌 [3 ]
机构
[1]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3]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塔中勘探开发项目经理部
关键词
异常高压; 超压传递; 构造挤压; 迪那2气田; 库车坳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对间接估算和地层测试获取的地层压力分布特征的研究,结合实际地质资料和前人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库车坳陷迪那2气田异常高压的成因机制,并估算了主要超压机制对现今超压的贡献,探讨了异常高压形成过程及其与天然气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均衡压实、构造应力和超压传递作用为迪那2气田异常高压的主要形成机制,其中断裂的垂向开启和褶皱形成引起的超压传递作用是最主要原因。迪那2气藏的形成与气藏内异常高压的形成具有同步性,康村期的早期油气充注时,储层基本为正常压力系统;库车沉积期快速的沉积作用产生了压实不均衡作用,形成了约5~10MPa的过剩压力;库车组剥蚀期到第四纪,在强烈的构造挤压作用下,断裂幕式开启形成的垂向超压传递作用、褶皱形成引起的侧向超压传递作用和水平的构造应力作用,极大地增大了储层中异常压力的幅度,形成了约40~50MPa的过剩压力,该时期为迪那2气田超高压及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
引用
收藏
页码:739 / 74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增压定量评价新方法 [J].
张凤奇 ;
王震亮 ;
宋岩 ;
赵孟军 ;
柳少波 ;
方世虎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5 (04) :1-7
[2]   库车坳陷迪那2气田地质特征与沉积储层研究 [J].
颜文豪 ;
李建明 ;
王冬梅 ;
韩海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 (01) :86-93
[3]   新疆库车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变形特征、时代和机制 [J].
李曰俊 ;
吴根耀 ;
雷刚林 ;
张敬洲 ;
王月然 ;
刘亚雷 .
地质科学, 2008, (03) :488-506
[4]   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增压的定量评价及超压成因分析 [J].
石万忠 ;
陈红汉 ;
何生 .
石油学报, 2007, (06) :59-65
[5]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异常高压的成因分析及其定量评价 [J].
王震亮 ;
张立宽 ;
施立志 ;
孙明亮 .
地质论评, 2005, (01) :55-63
[6]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分析 [J].
张明利 ;
谭成轩 ;
汤良杰 ;
江万 ;
杨美伶 ;
曾联波 .
地球学报, 2004, (06) :615-619
[7]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及其油气运聚效应[J]. 曾联波,谭成轩,张明利.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1)
[8]   构造应力超压机制的定量分析 [J].
罗晓容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6) :1086-1093
[9]   库车前陆盆地迪那2气田成藏机理及成藏年代 [J].
孙冬胜 ;
金之钧 ;
吕修祥 ;
周新源 ;
杨明慧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5) :559-564+591
[10]   构造挤压对库车坳陷异常地层压力的影响 [J].
曾联波 ;
周天伟 ;
吕修祥 .
地质论评, 2004, (05) :47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