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高光效之管见

被引:82
作者
程建峰 [1 ,2 ]
沈允钢 [2 ]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教育部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作物; 光合作用; 高光效; 太阳能(光能)利用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84 [农业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 ;
摘要
光合作用提供了作物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目前作物的叶面积指数和经济系数已难以继续增加,若想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就必须提高生物量,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成为关键。作物高光效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非常广的概念,涉及作物生命活动的全过程,与众多学科相联系,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理解。作者根据现有的研究进展,结合从事作物生理、育种和栽培的实践,从光合作用的主要过程及关键调控位点、作物光能利用率、高光效作物的生理基础与形态特征和高光效作物的筛选与鉴定对"作物高光效"进行了概述,以期为今后的作物"高光效"研究提供一点有益的思考与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1235 / 124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54 条
[1]   小麦株型与产量结构间的协调性分析 [J].
李万昌 .
江苏农业学报, 2009, 25 (05) :966-970
[2]   氮肥运筹对弱筋小麦宁麦9号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J].
黄严帅 ;
范袁斌 ;
李炳生 ;
戴学文 ;
张洪程 ;
许轲 .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9) :122-126
[3]   转C4光合固碳相关基因水稻的研究进展 [J].
张边江 ;
陈全战 ;
焦德茂 .
植物学通报, 2008, (02) :161-166
[4]   植物光合机构的状态转换 [J].
刘贤德 ;
马为民 ;
沈允钢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6, (02) :127-132
[5]   超高产大豆育种研究的进展与讨论 [J].
赵团结 ;
盖钧镒 ;
李海旺 ;
邢邯 ;
邱家驯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1) :29-37
[6]   光合作用各部分反应间的动态衔接与协调 [J].
刘贤德 ;
沈允钢 .
生命科学, 2005, (04) :341-345
[7]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imitive CO2 concentrating mechanism in PEPC transgenic rice[J]. 焦德茂,匡廷云,李霞,戈巧英,黄雪清,郝乃斌,白克智.Science in China(Series C:Life Sciences). 2003(04)
[8]   超高产杂交稻灌浆期光合功能与产量的关系 [J].
翟虎渠 ;
曹树青 ;
万建民 ;
陆巍 ;
张荣铣 ;
李良璧 ;
匡廷云 ;
闵绍楷 ;
朱德峰 ;
程式华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2, (03) :211-217
[9]   不同高产水稻品种叶片的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和光适应特性的关系 [J].
李霞 ;
刘友良 ;
焦德茂 .
作物学报, 2002, (02) :145-153
[10]   转PEPC基因水稻的光合CO同化和叶绿素荧光特性 [J].
焦德茂 ;
李霞 ;
黄雪清 ;
迟伟 ;
匡廷云 ;
古森本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1, (05) :41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