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株型与产量结构间的协调性分析

被引:16
作者
李万昌 [1 ,2 ]
机构
[1]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株型; 产量结构; 协调性; Nair分组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0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系)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用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杂交组合分为4组。对小麦产量高于7 650 kg/hm2组的株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产量水平的升高,上三叶叶长逐渐减小、宽和厚逐渐增加;上三叶的叶基角、开张角和披垂度均逐渐减小;株高和倒二叶面积与产量的关系,由不显著负相关到极显著正相关;穗下节长和倒三叶面积与产量的关系,由不显著正相关到极显著正相关;旗叶面积与产量的关系,由显著正相关到显著负相关。在高产和超高产杂交小麦育种中,应选择株高适中,穗下节长,上三叶短、宽、厚,旗叶面积小,倒二、倒三叶面积大,株型紧凑的杂交组合。
引用
收藏
页码:966 / 97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源库调节对冬小麦籽粒生长与花后荧光参数的影响 [J].
金桂芳 .
江苏农业科学, 2007, (03) :27-30
[2]   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群体和个体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构特点 [J].
孙亚辉 ;
李瑞奇 ;
党红凯 ;
张馨文 ;
李慧玲 ;
李雁鸣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3) :1-8
[3]   不同穗型冬小麦源库关系及源库性状改良 [J].
雷亚柯 ;
王辉 ;
宋美丽 ;
魏艳丽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7, (03) :493-496
[4]   小麦的高产育种途径及其发展趋势 [J].
张其鲁 ;
张立全 ;
张连晓 ;
郭永清 ;
张东起 .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01) :176-178
[5]   高产小麦品种冠层形态结构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J].
张玲丽 ;
王辉 ;
孙道杰 ;
冯毅 .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07) :1211-1215
[6]   一些小麦品种主要株型指标的初步分析 [J].
李韬 ;
徐辰武 ;
丁永辉 ;
胡治球 ;
孙长森 ;
顾世梁 .
扬州大学学报, 2003, (02) :40-43+48
[7]   强优势杂交小麦产量结构优势间关系的研究 [J].
李万昌 ;
刘曙东 ;
不详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2, (03) :1-6
[8]   高产小麦株型的指标体系 [J].
封超年 ;
郭文善 ;
何建华 ;
朱新开 ;
马光辉 .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4) :26-32
[9]   黄淮麦区冬小麦合理株型结构研究 [J].
雷振生,林作楫 .
华北农学报, 1994, (04) :27-32
[10]   水稻叶片基角、开张角和披垂度的同时测定方法 [J].
徐正进 ;
董克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1, (02) :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