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岩羊冬春季取食生境的比较

被引:30
作者
刘振生 [1 ]
王小明 [1 ]
李志刚 [2 ]
崔多英 [1 ]
李新庆 [1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关键词
岩羊; 生境选择; 主成分分析; 贺兰山; 春季; 冬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1 [动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3年11~12月和2004年4~6月,在贺兰山设定了25条固定样线,采用直接观察法对岩羊冬春季的取食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羊冬季对12种取食生境生态因子有选择性,偏爱选择位于山地疏林草原带,优势乔木为灰榆,乔木密度<4株、高度4~6m,灌木密度>5株、高度>1.3m,食物质量>50g,人为干扰距离<500m,距裸岩距离<2m的地方取食。而春季对11种取食生境生态因子有选择性,偏爱选择山地疏林草原带,优势乔木为灰榆,乔木密度<4株、高度<6m,灌木密度5~10株、高度1.3~1.7m,食物质量>100g,海拔高度<2000m,距水源距离<500m,隐蔽级50%~75%的地点。冬春季岩羊对植被类型、地形特征、优势乔木、乔木密度、乔木高度、灌木密度、灌木距离、食物丰富度、坡向、坡度、距水源距离、人为干扰距离和隐蔽级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冬季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达24.493%,其中绝对值较大的权系数出现在植被类型、优势乔木、乔木高度、乔木距离、灌木密度、灌木高度、海拔高度、距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距离等生态因子。春季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达28.777%,其中绝对值较大的权系数出现在植被类型、乔木距离、灌木高度、灌木距离、食物丰富度、海拔高度和人为干扰距离等生态因子。随着北方地区冬春季食物数量和质量的剧烈变化,贺兰山岩羊对取食生境的利用对策也将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与其他分布区的岩羊相比,贺兰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生境使其在取食生境选择上存在很大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580 / 58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贺兰山岩羊冬季对卧息地的选择 [J].
刘振生 ;
曹丽荣 ;
王小明 ;
李涛 ;
李志刚 .
兽类学报, 2005, (01) :1-8
[2]   贺兰山区马鹿对冬季生境的选择性 [J].
刘振生 ;
曹丽荣 ;
翟昊 ;
胡天华 ;
王小明 .
动物学研究, 2004, (05) :403-409
[3]   宁夏贺兰山岩羊种群的管理和保护附视频 [J].
刘振生 ;
曹丽荣 ;
王小明 .
野生动物, 2004, (01) :56-56
[4]   雪豹的食性与食源调查研究 [J].
刘楚光 ;
郑生武 ;
任军让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S2) :154-159
[5]   秦岭羚牛的食性 [J].
曾治高 ;
宋延龄 ;
钟文勤 ;
巩会生 ;
张坚 ;
党高第 .
动物学杂志, 2001, (03) :36-44
[6]   贺兰山偶蹄类动物资源及保护现状研究 [J].
王小明 ;
李明 ;
唐绍祥 ;
刘志霄 ;
李元广 ;
盛和林 .
动物学杂志, 1999, (05) :26-29
[7]   春季岩羊种群生态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J].
王小明 ;
李明 ;
唐绍祥 ;
刘志霄 .
兽类学报, 1998, (01) :28-34
[8]   冬季马鹿采食生境和卧息生境选择的研究 [J].
张明海 ;
萧前柱 .
兽类学报, 1990, (03) :175-183
[9]   带岭地区马鹿冬季对生境的选择性 [J].
常弘 ;
肖前柱 .
兽类学报, 1988, (02) :81-88
[10]  
Liwei TENG,Zhensheng LIU,Yan-Ling SONG,Zhigao ZENG.Forage and bed sites characteristics of Indian muntjac (Muntiacus muntjak) in Hainan Island, China[J].Ecological research,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