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观念 ,是中国文化中最富活力的思想因子之一 ;公私之辨 ,是古今一以贯之的思想母题。春秋战国诸子争鸣 ,已提出崇公抑私的命题 ,至于秦汉之际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的社会理念基本成型。其后 ,“公”本位思想一直占据传统思维主流 ,其中间或有“私”本位观念萌动、抬头 ,但一直是思想界的弱势群体。至于近现代 ,“公天下”观念仍是发动一次次社会改革与革命的强大思想引擎。百年来 ,中国社会所经历的从传统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每一重要阶段 ,无一不伴随着公私观念的激烈争论。公私难分 ,剪不断 ,理还乱 ;公私纠缠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自先秦始 ,这一领域积淀了大量的思想遗产。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多元、分层的研究。目前 ,这些成果尚呈弥散状态 ,对它们按照不同专题进行一番清理 ,将为进一步的深度研究提供一条大致准确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