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地层化学蚀变指数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44
作者
刘兵 [1 ]
徐备 [1 ]
孟祥英 [2 ]
寇晓威 [2 ]
何金有 [1 ]
卫巍 [1 ]
米合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吉林省第三地质调查所
[3] 河北省地勘局第三地质大队
关键词
新元古代; 化学蚀变指数; 塔里木板块; 古气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3 [元古代(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应用化学蚀变指数(CIA)方法,研究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并探讨沉积时期的气候环境。贝义西组总体 CIA 值较低,介于51~56之间,具冰期环境特征。照壁山组 CIA 值为60左右,表明气候有所变暖。阿勒通沟组的CIA 值变化范围在48~61之间,顶部突变为69~71,说明阿勒通沟期经历了另一次寒冷事件,并以温暖环境结束。其上的特瑞爱肯组 CIA 值介于49~53之间,说明第三次经历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扎莫克提组,育肯沟组和水泉组的 CIA 均值为65,反映温暖条件下的沉积环境。新元古代末期汉格尔乔克组 CIA 值下降为56,暗示第四次出现寒冷气候环境。以上特征表明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的气候环境出现四次冷热交替变化。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阿勒通沟组中下部应为寒冷气候环境,而顶部突变为温暖气候环境,因此该组反映了一次明确的从冷到暖的气候变化过程,可以作为贝义西冰期和特瑞爱肯冰期之间的另一次独立冰期。本文的研究成果从地球化学角度支持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四次冰期的划分方案。通过与扬子板块新元古代冰期划分方案的对比,认为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四次冰期的前三次均已在华南板块以冰期或寒冷环境沉积形式出现。
引用
收藏
页码:1664 / 16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 [1] 扬子地区江口冰期地层的划分对比与南华系层型剖面
    张启锐
    储雪蕾
    [J]. 地层学杂志, 2006, (04) : 306 - 314
  • [2] 宜昌三斗坪地区南华系化学蚀变指数特征及南华系划分、对比的讨论
    王自强
    尹崇玉
    高林志
    唐烽
    柳永清
    刘鹏举
    [J]. 地质论评, 2006, (05) : 577 - 585
  • [3] 莲沱砂岩——南华大冰期前气候转冷的沉积记录
    冯连君
    储雪蕾
    张同钢
    黄晶
    [J]. 岩石学报, 2006, (09) : 2387 - 2393
  • [4] 新疆库鲁克塔格震旦系冰碛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区的指示
    李秋根
    刘树文
    韩宝福
    郭召杰
    张志诚
    郑海飞
    杨斌
    [J]. 自然科学进展, 2004, (09) : 40 - 46
  • [5] “雪球”假说与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冰川事件
    陈鹏
    徐备
    郑海飞
    [J]. 新疆地质, 2004, (01) : 87 - 93
  • [6] 新元古代“雪球”事件对海水碳、硫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张同钢
    储雪蕾
    冯连君
    张启锐
    郭建平
    [J]. 地球学报, 2003, (06) : 487 - 493
  • [7] 化学蚀变指数(CIA)及其在新元古代碎屑岩中的应用
    冯连君
    储雪蕾
    张启锐
    张同钢
    [J]. 地学前缘, 2003, (04) : 539 - 544
  • [8] Neoproterozoic magmatic activity and global change[J]. ZHENG Yongfei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e-mail: yfzheng@ustc.edu.c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3(16)
  • [9] 南华系底界与古城冰期的年龄:SHRIMP Ⅱ定年证据
    尹崇玉
    刘敦一
    高林志
    王自强
    邢裕盛
    简平
    石玉若
    [J]. 科学通报, 2003, (16) : 1721 - 1725
  • [10] 新疆的南华系及我国南华系的几个地质问题——纪念恩师王曰伦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高振家
    陈克强
    [J].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3, (01) : 8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