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身份变迁与对外交往:以中国—东盟关系为例

被引:5
作者
王庆忠
机构
[1]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身份变迁; 对外交往; 中国; 东盟;
D O I
10.19561/j.cnki.sas.2009.06.010
中图分类号
D822.3 [与各国政府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在分析中国和东盟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本文引入了身份政治的分析视角,以中国的国家身份变迁为思考的出发点,来具体分析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文章指出中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后的身份变迁及其与东盟关系发生的相应变化,然后分析身份变迁与对外关系演变的内在逻辑机制,认为国家在对外互动中形成了新的观念体系结构,而这种新的体系结构又重新建构了国家的身份。所以,我们在对外交往中要注意分析国家的身份,从而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国家的行为。文章最后指出了身份政治在进一步学理化过程中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5+91 +9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论相互依存与中国—东盟合作 [J].
侯文霞 ;
庞维杰 .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0 (02) :27-29
[2]   关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回顾与思考 [J].
王士录 .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2) :68-72
[3]   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中国东盟关系 [J].
王光厚 .
兰州学刊 , 2006, (06) :99-102
[4]   试析后冷战时期中国加强东亚地区合作的动因 [J].
张金荣 .
当代亚太, 2006, (04) :13-18
[5]   语言、身份建构和美国对外政策话语中的“邪恶论” [J].
刘永涛 .
国际观察, 2005, (05) :35-42
[6]   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国家多边关系发展的若干特点 [J].
徐善宝 .
东南亚研究, 2005, (04) :32-35
[7]   中国—东盟关系演变的建构主义解读 [J].
傅菊辉 ;
欧吉兵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4) :65-68+107
[8]   东亚经济合作中的身份建构 [J].
姜运仓 .
国际观察, 2004, (04) :60-64
[10]   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关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个假设 [J].
秦亚青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3, (01) :10-1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