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湾鲅鱼圈赤潮与环境因子分析

被引:11
作者
曹丛华
黄娟
郭明克
江崇波
李培顺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
[2]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 山东青岛
[3] 山东青岛
关键词
赤潮; 环境动力因子; 正交分析; 聚类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赤潮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变化过程,赤潮藻的快速增殖不仅需要丰富的营养物质基础,适宜的物理环境条件亦是不可或缺的,是诸如水文、气象、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辽东湾为我国北方海域赤潮最频繁海域。本文就1998年2003年5月间发生在辽东湾的赤潮过程,从天气形势、水文气象环境动力因子的角度对赤潮的暴发进行分析研究与统计,得出了赤潮暴发的相似天气形势及水文气象环境动力因子的变化规律,试图探索其预报的可能性。并就2001年北海分局在鲅鱼圈监测到的赤潮水文、气象、物理、化学等环境因子数据,运用正交分析、聚类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赤潮发生过程中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试图寻找影响赤潮的主导因子与重要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1]  
渤海赤潮灾害监测与评估研究文集[M]. 海洋出版社 , 赵冬至主编, 2000
[12]  
气象统计原理与方法[M].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 胡基福编著, 1996
[13]   长江口杭州湾海区两次赤潮的调查与初步研究 [J].
杨鸿山 ;
朱启琴 ;
戴国梁 .
海洋环境科学, 1990, (01) :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