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研发与引进再改造维度的后发创新模型与路径

被引:4
作者
陈竹 [1 ]
邵明杰 [2 ]
机构
[1]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
[2]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
自主研发与引进再改造; 后发创新模型; 创新可能性边界;
D O I
10.13546/j.cnki.tjyjc.2018.18.011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文章将后发创新分解为自主研发与引进再改造两个结构性维度,构建了后发创新的经济学模型,并作出相关讨论。研究显示:自主研发贡献度对后发创新效率产生重要影响,但后发创新应在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再改造两维度保持动态平衡;后发创新要着力于自主研发的创新投入,避免后发创新主体陷入技术"拿来"的路径依赖;后发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行为与自主研发及技术引进再改造两者之关系高度相关,所以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动态调整。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选择——基于两大后发创新城市的借鉴 [J].
刘红玉 ;
胡钦如蓝 .
河北学刊, 2017, 37 (04) :143-147
[2]   技术差距、创新路径与经济赶超——基于后发国家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 [J].
傅晓霞 ;
吴利学 .
经济研究, 2013, 48 (06) :19-32
[3]   从后发到先发: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J].
刘志彪 .
产业经济研究, 2011, (04) :1-7
[4]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谜新解——来自后发优势视角 [J].
郭熙保 .
学术月刊, 2009, 41 (02) :63-71
[5]  
创新的扩散[M]. 电子工业出版社 , 罗杰斯,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