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46
作者
周淼平
任丽娟
张旭
余桂红
马鸿翔
陆维忠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 产量性状; 单株有效穗数; 单穗粒数; 千粒重; QTL;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寻找更多与小麦产量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利用江苏地方品种望水白与墨西哥小麦品种Alondra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04个家系),在3个试验环境下进行了单株有效穗数、主穗粒数、单穗粒数和千粒重4个性状的QTL分析,结果在5A染色体上检测到与单株有效穗数相关、可以解释10.3%18.8%表型变异的QTL 1个;检测到与主穗粒数相关的QTL 8个,分别位于染色体1B、1D、3B、4A、5D、6B上和连锁群4上(未知具体染色体归属),单个QTL可以解释9.9%19.9%的表型变异;检测到与单穗粒数相关的QTL 11个,分别位于染色体1B、1D、2A、2B、3B、4A、5D、6B和7A上,单个QTL可解释7.5%43.4%的表型变异;检测到与千粒重相关的QTL 5个,分别位于2A、2B、3B、4D和7A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9.6%25.7%的表型变异。获得的QTL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利用重组自交系检测小麦株高的QTL [J].
周淼平 ;
黄益洪 ;
任丽娟 ;
王书文 ;
马鸿翔 ;
陆维忠 .
江苏农业学报, 2004, (04) :201-206
[2]   用JoinMap3.0初步构建小麦遗传连锁图 [J].
周淼平 ;
张旭 ;
任丽娟 ;
SCHOLTEN Olga-E ;
柏贵华 ;
马鸿翔 ;
陆维忠 .
江苏农业学报, 2003, (03) :133-138
[3]   利用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进行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遗传模型和小麦产量性状遗传 [J].
李斯深 ;
陈茂学 ;
王洪刚 .
作物学报, 2001, (06) :896-904
[4]   小麦主要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J].
范平 ;
詹克慧 ;
孙建英 ;
王淑凤 ;
赵国山 ;
不详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9, (03) :231-234
[5]   冬小麦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J].
杨武德 ;
郝晓玲 ;
张云亭 .
生物数学学报, 1998, (04) :527-530
[6]   小麦高产育种中产量性状的相关及其改良 [J].
胡延吉 ;
赵檀方 .
华北农学报, 1997, (03) :18-22
[7]   小麦收获指数和其它几个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J].
张利华 ;
许梅芬 .
核农学报, 1997, (03) :9-14
[8]   小麦7D染色体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和效应估计的研究 [J].
李维明 ;
吴为人 ;
卢浩然 ;
A.J.Worland ;
C.N.Law .
作物学报, 1996, (06) :641-645
[9]   小麦高产育种中粒重作用的研究 [J].
胡延吉 ;
赵檀方 .
作物学报, 1995, (06) :671-678
[10]   小麦粒重基因定位研究 [J].
郑有良 ;
颜济 ;
杨俊良 .
作物学报, 1993, (04) :304-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