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争政治与有限国家——对一起企业纠纷案例的分析

被引:6
作者
刘拥华 [1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2] 华东师范大学-纽约大学社会发展联合研究中心
关键词
抗争政治; 二重性; 实践; 观念; 有限国家;
D O I
10.13644/j.cnki.cn31-1112.2017.05.006
中图分类号
D03 [国家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基于一个企业纠纷的案例分析行动者的行动策略及其国家理论。在详尽的案例呈现基础上,我们将行动者的国家理论称之为"二重性国家理论",即行动者对国家既有"规范期待",对国家权力机关也"谨慎戒备",这两个层面的事实共同存在于行动者与国家的关联当中。在此基础上,我们意识到,行动者对国家的想象及其日常实践,构成了定义国家的必要环节,这区别于韦伯对国家的经典定义,而试图从"观念"和"实践"的维度来看待何谓国家。而从此两种维度所定义的国家,不但意味着行动者是意义导向的存在,更使我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区别于国家中心论的国家而存在的"有限国家"。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78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社会中的国家与历史中的学者——乔·米格代尔(Joel Migdal)教授访谈录 [J].
张长东 ;
邵梓捷 .
浙江社会科学, 2015, (05) :36-42+59+156
[2]   无组织的利益与集体行动 [J].
周雪光 .
社会发展研究, 2015, 2 (01) :182-208+246
[3]   通道变迁:个体与公共组织的关联 [J].
张静 .
学海, 2015, (01) :50-58
[6]   “违规”的空间 [J].
陈映芳 .
社会学研究, 2013, 28 (03) :162-182+244
[7]   制造同意:基层政府怎样吸纳民众的抗争 [J].
张永宏 ;
李静君 .
开放时代, 2012, (07) :5-25
[9]   基层社会中“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国家——发生在一个商品房小区中的几个“故事” [J].
王汉生 ;
吴莹 .
社会学研究, 2011, 25 (01) :63-95+244
[10]   普通人的“国家”理论 [J].
项飚 .
开放时代, 2010, (10) :11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