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盆地及邻区更新世时期沉积与后期侵蚀样式研究

被引:10
作者
张会平 [1 ]
刘少峰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循化-贵德盆地; 更新世; 沉积样式; 侵蚀样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3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残存的地貌标志恢复原始地貌形态是地貌研究的难点之一。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地区晚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晚新生代黄河在本区发育,其后期演化记录了青藏高原隆升扩展的详细信息,同时黄河侵蚀下切过程本身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由于黄河水系的发育,晚更新世以后循化-贵德盆地地区实现由盆地加积向退积的凋整,盆地地区逐渐开始遭受黄河水系的侵蚀下切,并逐渐形成现今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貌形态。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更新统的变形程度较弱,由于区域构造隆升与河流强烈下切的共同作用,现今保存的更新统已经成为盆地内部的分水岭,如龙羊峡地区。本研究正是选取循化-贵德盆地及其邻区更新统地层为古地貌重建的标志,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盆地地区更新世古地貌形态,并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认识有:1)秦岭北缘断裂带构成其南西向北东方向地形快速降低的边界带;2)在北西南东方向上,西秦岭、黄河、拉脊山、湟水河以及祁连山等总体上构成了向形-背形相间的地貌格局。同时以古地形为基础,定量计算了盆地区更新世以来的侵蚀分布图像,定量结果表明:1)剥蚀量的分布形态与高原东北缘盆山地貌系统之间有一定相关耦合性,盆地地区的剥蚀量比较大,而相邻山脉地区的剥蚀量都比较小;2)剥蚀量比较大的盆地地区剥蚀量与盆地内部河流形态之间也具有明显的关联特征,盆地内部剥蚀量最大的区域往往是盆地内部独立河流的中游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806 / 81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黄河中游晋陕峡谷的DEM流域特征分析及其新构造意义
    施炜
    [J]. 第四纪研究, 2008, (02) : 288 - 298
  • [2]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貌响应时间域的定量计算
    陈建军
    季建清
    余绍立
    [J]. 第四纪研究, 2008, (02) : 264 - 272
  • [3] 循化-贵德地区黄河水系河流纵剖面形态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张会平
    张培震
    吴庆龙
    陈正位
    [J]. 第四纪研究, 2008, (02) : 299 - 309
  • [4] 循化-贵德地区新生代盆地发育及其对高原增生的指示
    刘少峰
    张国伟
    P.L.Heller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07, (S1) : 235 - 248
  • [5] 青藏高原东北缘临夏盆地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过程
    袁道阳
    张培震
    方小敏
    王志才
    宋春晖
    郑德文
    [J]. 地学前缘, 2007, (01) : 243 - 250
  • [6] 有关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扩展与隆升的讨论
    张培震
    郑德文
    尹功明
    袁道阳
    张广良
    李传友
    王志才
    [J]. 第四纪研究, 2006, (01) : 5 - 13
  • [7] 青藏高原东北缘晚第四纪活动构造的几何图像与构造转换
    袁道阳
    张培震
    刘百篪
    甘卫军
    毛凤英
    王志才
    郑文俊
    郭华
    [J]. 地质学报, 2004, (02) : 270 - 278
  • [8] 渭河北迁与秦岭抬升
    薛祥煦
    李文厚
    刘林玉
    [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5) : 451 - 454
  • [9] 新生代晚期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李吉均
    方小敏
    潘保田
    赵志军
    宋友桂
    [J]. 第四纪研究, 2001, (05) : 381 - 391
  • [10] 湟水河流域不对称地貌与青藏高原—祁连山隆升
    黄长生
    李长安
    唐小明
    谢远云
    刘雪梅
    [J]. 江西地质, 1998, (04) : 12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