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资源和环境限制性要素评价——基于景观可持续科学概念框架

被引:11
作者
张达 [1 ,2 ,3 ]
何春阳 [1 ,2 ]
邬建国 [1 ,2 ,4 ]
黄庆旭 [1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人与环境系统可持续研究中心
[2]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4]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命科学院和全球可持续性研究所
关键词
资源; 环境; 限制性; 京津冀; 景观可持续科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及时评估该区域的资源和环境限制性要素,对评价区域可持续性、促进该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目前对资源和环境限制性要素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的研究工作还比较缺乏,基于景观可持续科学概念框架,评估京津冀地区的资源和环境限制性要素。选择了地形、地质环境、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大气环境5种限制性要素,利用单要素评价法和多要素综合评价法,对京津冀地区资源和环境限制性要素以及区域本底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划分出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区、大气严重污染区和耕地优先保护区。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北部地形限制性较高,中部地质环境限制性和水资源限制性较高,而南部以土地资源限制性和大气环境限制性为主。同时,水资源是该地区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要面临的主要限制因素。2010年,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区中,人口总量为3 959.27万,城镇人口比例为76.90%,国内生产总值为24 555.66亿元,均高于其他区域。在当前推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应从强可持续性角度出发,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限制性要素,因地制宜地开展土地利用优化工作,保持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体制的多样性,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151 / 116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耦合模型及调控对策 [J].
邬建国 ;
何春阳 ;
张庆云 ;
于德永 ;
黄甘霖 ;
黄庆旭 .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 (12) :1315-1324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J]. 宋艳春,余敦.应用生态学报. 2014(10)
[3]  
什么是可持续性科学?[J]. 邬建国,郭晓川,杨稢,钱贵霞,牛建明,梁存柱,张庆,李昂.应用生态学报. 2014(01)
[4]   一种新的城市群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 [J].
张静 ;
蒋洪强 ;
卢亚灵 .
中国环境监测, 2013, 29 (05) :26-31
[5]   近几年来中国耕地占补的空间分异特征 [J].
李月娇 ;
杨小唤 ;
程传周 ;
王静 .
资源科学, 2012, 34 (09) :1671-1680
[6]   基于GIS的中国可持续人居功能分区评价(英文) [J].
封志明 ;
杨艳昭 ;
游珍 ;
赵延德 .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0, 1 (04) :331-338
[7]  
Evaluating Beijing’s human carrying capa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ater resource constraints[J]. Yingxuan Zhang 1 , Min Chen 2 , Wenhua Zhou 1 , Changwei Zhuang 1 , Zhiyun Ouyang 1,1.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2.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Urbana, 61801, US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0(08)
[8]  
Spatial patterns and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change in China during the early 21st century[J]. LIU Jiyuan1, ZHANG Zengxiang2, XU Xinliang1, KUANG Wenhui1, ZHOU Wancun3, ZHANG Shuwen4, LI Rendong5, YAN Changzhen6, YU Dongsheng7, WU Shixin8, JIANG Nan9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2.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3. Chengdu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CAS, Chengdu 610041, C
[9]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其水资源承载力 [J].
封志明 ;
刘登伟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5) :689-699
[10]   中国土地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综述 [J].
郭秀锐 ;
毛显强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6) :70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