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沟巨型岩质滑坡高速远程运移特征分析

被引:11
作者
陈光平 [1 ,2 ]
赵其华 [1 ,2 ]
黄河清 [2 ,3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2]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关键词
文家沟滑坡; 运移特征; 解体碎屑化; 地形地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文家沟滑坡是汶川地震诱发的巨型高速远程岩质滑坡,其运移特征尚不明确。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遥感解译,进一步深入研究其运移特征。分析得出,滑体自滑源区差异性启动,途经斜坡区铲刮坡表岩土体,随后以滑行、飞行等方式进入沟谷区,沿沟铲刮两岸坡体继续下行,与岸坡发生了5次明显的冲撞,逐步解体碎屑化,于第3次冲撞后开始大规模减速堆积,最终于沟口区停积。结果表明,地形是滑体运移堆积的主控因素,滑体的解体碎屑化和冲撞山体时的爬高、抛摔、越顶现象以及冲击气浪的形成等是高速行程的具体表现,碰撞是导致全程解体碎屑化的主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404 / 40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汶川地震后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泥石流灾害调查研究 [J].
余斌 ;
马煜 ;
吴雨夫 .
工程地质学报, 2010, 18 (06) :827-836
[2]   汶川地震触发文家沟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成因机理分析 [J].
王涛 ;
石菊松 ;
吴树仁 ;
张永双 ;
李滨 ;
辛鹏 ;
孙萍 .
工程地质学报, 2010, 18 (05) :631-644
[3]   汶川地震诱发文家沟巨型滑坡-碎屑流基本特征及成因机制初步分析 [J].
黄河清 ;
赵其华 .
工程地质学报, 2010, 18 (02) :168-177
[4]   东河口滑坡-碎屑流高速远程运移机制探讨 [J].
孙萍 ;
张永双 ;
殷跃平 ;
汪发武 ;
吴树仁 ;
石菊松 .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6) :737-744
[5]   汶川八级地震滑坡高速远程特征分析 [J].
殷跃平 .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2) :153-166
[6]   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J].
黄润秋 ;
裴向军 ;
李天斌 .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16 (06) :730-741
[7]   高速远程崩滑动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J].
程谦恭 ;
张倬元 ;
黄润秋 .
山地学报, 2007, (01) :72-84
[8]   高速滑坡岩体碰撞效应的试验研究 [J].
刘涌江 ;
胡厚田 ;
赵晓彦 .
岩土力学, 2004, (02) :255-260
[9]  
滑坡动力学[M]. 地质出版社 , 胡广韬等 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