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特征的强对流云团追踪

被引:7
作者
刘年庆 [1 ,2 ]
郑媛媛 [3 ]
蒋建莹 [2 ]
方翔 [2 ]
马奎俊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2]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3]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云顶亮温; 强对流云团; 外推预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5 [云];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FY-2E卫星数据获取的强对流云团面积、重心、长短轴比、重心与形心距离、移动速度、移动角度和最低亮温等属性的变化可作为动态特征,利用慢特征分析方法提取云团中具有一定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动态特征对强对流云团不同阶段进行识别和追踪。结果表明,动态特征与强对流云团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初生阶段,云团的移动方向和速度不稳定,但是面积呈现出缓慢增长态势,云顶亮温缓慢下降,此时云团的慢特征为面积和云顶亮温;在成熟阶段,云团的移动路径趋于稳定,云顶亮温达到最低,云团重心和形心基本重合;在消散阶段,存在云团分裂和云团的重心与形心分离特征。云团长短轴比的变化与云团最低亮温的变化趋势一致,移速缓慢的对流云团更容易造成集中强降水,快速移动的对流云团大多造成地面大风。
引用
收藏
页码:2556 / 256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长生命史飑线在强、弱对流降水过程中的异同点分析 [J].
姚晨 ;
郑媛媛 ;
张雪晨 .
高原气象, 2012, (05) :1366-1375
[2]   黄河中下游一次MCC和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相互作用暴雨过程综合分析 [J].
井喜 ;
李社宏 ;
屠妮妮 ;
曹巧莲 ;
万红卫 ;
井宇 .
高原气象 , 2011, (04) :913-928
[3]   华南暖区强对流降水系统的结构和闪电特征分析 [J].
张诚忠 ;
万齐林 ;
杨兆礼 ;
丁伟钰 ;
陈子通 ;
黄燕燕 .
高原气象 , 2011, (04) :1034-1045
[4]   一次海风锋触发的强对流天气分析 [J].
尹东屏 ;
吴海英 ;
张备 ;
曾明剑 ;
王啸华 ;
喜度 .
高原气象, 2010, 29 (05) :1261-1269
[5]   夏季江淮区域对流云合并的基本特征及影响 [J].
胡雯 ;
黄勇 ;
汪腊宝 .
高原气象 , 2010, (01) :206-213
[6]   一次MCC的云图特征及成因分析 [J].
范俊红 ;
王欣璞 ;
孟凯 ;
李宗涛 ;
侯瑞钦 .
高原气象, 2009, (06) :1388-1398
[7]   冰雹云和雷雨云单体VIL演变特征对比分析 [J].
刘治国 ;
陶健红 ;
杨建才 ;
傅朝 ;
梁海河 .
高原气象, 2008, 27 (06) :1363-1374
[8]  
Cb-TRAM: Tracking and monitoring severe convection from onset over rapid development to mature phase using multi-channel Meteosat-8 SEVIRI data[J] . T. Zinner,H. Mannstein,A. Tafferner.Meteorology and Atmospheric Physics . 2008 (3)
[9]  
Slow Feature Analysis: Unsupervised Learning of Invariances[J] . Laurenz Wiskott,Terrence J. Sejnowski.Neural Computation . 2002 (4)
[10]  
A satellite method to iden-tify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 based on the maximum spatial correlation tracking technique (MASCOTTE) .2 Carvalho,L.M.V,C Jones. J.Appl.Meteor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