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4 条
夏季江淮区域对流云合并的基本特征及影响
被引:21
作者:

胡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黄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汪腊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机构:
[1]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江淮区域;
对流云合并;
卫星观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2001—2006年夏季(6~8月)GMS和FY-2气象卫星资料,分析了江淮流域对流云合并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以及合并对云体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夏季江淮流域对流云合并频发,具有典型的时空分布规律,并与夏季雷暴的气候特征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首先,江淮流域对流云合并分布与中尺度地形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在区域内有3个高发区:大别山区、皖南山区及洪泽湖-皖东丘陵区域,发生概率分别为28%,23%和16%。其次,对流云合并通常发生在6月末至8月初,并在7月末出现一个峰值。在日变化中,在对流云产生2h后的06:00(世界时,下同)出现一个峰值。(2)在划分的4种合并类型中,两云团或多云团的简单一次合并最多,占87%。(3)对流云合并能明显影响云的发展,80%以上的对流云合并过程中,云团在合并后面积和强度都得到发展,且生命史更长,平均持续时间达6.2h。实况分析表明,对流云合并是引发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重要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206 / 2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天山北坡中部一次强对流天气中小尺度系统特征分析
[J].
赵俊荣
;
晋绿生
;
郭金强
;
杨景辉
.
高原气象,
2009, (05)
:1044-1050

赵俊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新疆石河子气象局

晋绿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新疆石河子气象局

郭金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新疆石河子气象局

杨景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新疆石河子气象局
[2]
一次冰雹天气强对流(雹)云演变及超级单体结构的个例模拟研究
[J].
王秀明
;
钟青
;
韩慎友
.
高原气象 ,
2009, (02)
:352-365

王秀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不详

钟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韩慎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不详
[3]
环境与强对流(雹)云相互作用的个例模拟
[J].
王秀明
;
钟青
.
高原气象 ,
2009, (02)
:366-373

王秀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不详

钟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4]
吉林地区一次雷暴云个例电和云微物理特征的模拟分析
[J].
王芳
;
肖稳安
;
雷恒池
;
侯团结
.
高原气象,
2009, 28 (02)
:385-394

王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肖稳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5]
毛乌素沙漠东部边缘一次雹暴三维结构的观测分析
[J].
井喜
;
井宇
;
李明娟
;
屠妮妮
;
贺文彬
;
杜继稳
;
张人禾
.
高原气象 ,
2008, (05)
:1119-1130

井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井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 不详

李明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贺文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杜继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张人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省气象局 不详
[6]
广西西江流域致洪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及机制分析
[J].
廖胜石
;
罗建英
;
姚秀萍
;
王庆国
;
林开平
.
高原气象 ,
2008, (05)
:1161-1171

廖胜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罗建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宁市气象局 不详

姚秀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王庆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林开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7]
2007年7月皖苏北部龙卷风初步分析
[J].
曹治强
;
方宗义
;
方翔
.
气象,
2008, (07)
:15-19+133

曹治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方宗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方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8]
积云并合在强对流系统形成中的作用
[J].
付丹红
;
郭学良
.
大气科学,
2007, (04)
:635-644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9]
梅雨期暴雨个例模拟及其中小尺度结构特征分析研究
[J].
孙晶
;
楼小凤
;
胡志晋
;
赵思雄
.
大气科学,
2007, (01)
:1-18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楼小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胡志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10]
甘肃中部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J].
付双喜
;
王致君
;
张杰
;
陈乾
.
高原气象,
2006, (05)
:932-941

付双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