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塔里木盆地人口与水土资源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10
作者
马琼 [1 ,2 ]
苏美玲 [2 ]
机构
[1] 不详
[2]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土地管理学院
[3] 不详
[4]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5] 不详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适度人口; 水土资源; 塔里木盆地;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4.03.006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C924.2 [中国人口];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研究塔里木盆地生态赤字的动态变化,为政府部门合理规划塔里木盆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依据,运用生态足迹和适度人口模型,计算了塔里木盆地2002-2010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适度人口规模,并将其与现实人口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塔里木盆地人均生态资源需求明显大于人均生态资源供给,生态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动态来看,2002-2010年间,塔里木盆地适度人口规模与实际人口数反向变化,生态赤字呈扩大趋势,赤字人口从2002年的166.83万人大幅增加到2010年的569.26万人,人类对耕地、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开发和利用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塔里木盆地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性在下降。认为这是塔里木盆地人口增长、人均生态资源需求增加的反向影响,以及技术进步、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正向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基于生态足迹的新疆适度人口研究 [J].
唐湘玲 ;
吕新 ;
薛峰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 26 (07) :160-164
[2]   污染足迹:一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 [J].
闵庆文 ;
焦雯珺 ;
成升魁 .
资源科学, 2011, 33 (02) :195-200
[3]   广西生态足迹与能源消费的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J].
吴玉鸣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11) :30-35
[4]   中国生态足迹的多尺度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J].
张学勤 ;
陈成忠 ;
林振山 .
资源科学, 2010, 32 (10) :2005-2011
[5]   基于基尼系数和锡尔指数的中国水足迹强度时空差异变化格局 [J].
孙才志 ;
刘玉玉 ;
陈丽新 ;
张蕾 .
生态学报, 2010, 30 (05) :1312-1321
[6]   我国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与预测 [J].
谭秀娟 ;
郑钦玉 .
生态学报, 2009, 29 (07) :3559-3568
[7]   基于地区生态足迹差异的生态适度人口研究 [J].
陈勇 ;
茆长宝 ;
程琳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2) :560-566
[8]   中国人均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变化的EMD分析及情景预测 [J].
陈成忠 ;
林振山 .
生态学报, 2007, (12) :5291-5299
[9]   基于生态足迹的北京市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J].
许月卿 .
资源科学, 2007, (05) :37-42
[10]   陕西省生态足迹动态评价研究 [J].
温晓霞 ;
魏俊 ;
杨改河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 (10) :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