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鄱阳湖流域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的氮磷输出特征
被引:18
作者:
余进祥
[1
]
赵小敏
[1
]
吕琲
[2
]
刘娅菲
[2
]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2] 江西省农业环境监测站
来源: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农业利用方式;
氮;
磷;
输出特征;
输出负荷;
D O I:
10.13836/j.jjau.2010076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定点监测2008年鄱阳湖流域水田、水旱轮作、旱地、菜地、桔园、脐橙园和茶园等优势农业利用方式的田间降雨量、径流量及氮、磷的输出形态和负荷,分析不同农业利用方式的氮、磷输出特征和年输出负荷。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中,水旱轮作、旱地、脐橙园、水田、菜地、桔园和茶园等农业利用方式的总氮年输出总负荷分别为45.3,44.8,42.3,39.7,35.8,25.7,20.0kg/hm2,其中基础输出负荷分别为34.9,30.6,31.2,29.9,21.6,17.8,13.1kg/hm2,本年度输出负荷分别为10.4,14.2,11.1,9.8,14.2,8.0,6.9kg/hm2;总磷年输出总负荷分别为4.7,16.4,25.6,7.8,11.7,18.8,3.1kg/hm2,其中基础输出负荷分别为2.9,8.8,7.0,8.0,5.4,5.0,1.6kg/hm2,本年度输出负荷分别为1.7,7.6,18.7,2.5,6.7,10.8,1.5kg/hm2。颗粒态氮和颗粒态磷是农田地表径流水相氮、磷输出的主要形态,分别占84.1%~90.3%和78.7%~92.2%,但其输出比例都低于人工降雨模拟的研究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94 / 402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