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夏季不同雨带类型的海洋和环流特征差异

被引:17
作者
魏凤英
陈官军
李茜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中国东部; 雨带类型; 海表温度; 大气环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51—200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UKMO HADISST1全球月海表温度及中国东部地区120站的月降水量资料,首先定义出能够客观表征中国东部夏季3种雨带类型的指数,然后分析了3种雨带分布类型海洋和大气环流特征的主要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前期海洋背景的差异特征对夏季东亚环流关键系统的预测蕴示。结果表明:(1)3种雨带类型对应的前期冬季海洋信号比当年夏季强,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多雨带出现在北方地区的Ⅰ型对应的是北太平洋海温呈显著的正距平、暖池及东澳暖流为负距平、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为正距平;多雨带出现在黄淮地区的Ⅱ型对应的海温分布则与Ⅰ型完全相反;多雨带出现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Ⅲ型对应的海温分布在北太平洋海域与Ⅰ型基本一致;(2)3种雨带类型对应的环流及水汽输送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Ⅲ型与Ⅰ型具有几乎完全相反的环流及水汽输送特征,当出现Ⅲ型时,东亚中高纬度有强盛的阻塞形势发展和维持,中高纬度的经向环流异常加强,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位置偏西、偏南,该地区呈反气旋性距平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纬向水汽输送加强,而出现Ⅰ型时则相反;Ⅱ型与Ⅰ型的环流及水汽输送特征更接近,两者的主要差异是:当出现Ⅱ型时,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呈反气旋性距平环流,而出现Ⅰ型时该地区呈气旋性距平环流;(3)前期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和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的海温异常变化可以作为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预报的重要前兆信号。
引用
收藏
页码:1004 / 1020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中国旱涝极端事件前兆信号及可预测性研究 [J].
张璐 ;
章大全 ;
封国林 .
物理学报, 2010, 59 (08) :5897-5904
[2]   近52年江淮梅雨的降水分型 [J].
胡娅敏 ;
丁一汇 ;
廖菲 .
气象学报, 2010, 68 (02) :235-247
[3]  
Oscil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Huaihe River valley and relevant climate background[J]. WEI FengYing & ZHANG T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evere Weather,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0(02)
[4]   中国梅雨雨带年代际尺度上的北移及其原因 [J].
司东 ;
丁一汇 ;
柳艳菊 .
科学通报, 2010, 55 (01) :68-73
[5]   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振荡特征及其与气候背景的联系 [J].
魏凤英 ;
张婷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10) :1360-1374
[6]   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空间模态及其与东亚环流异常的关系 [J].
谭桂容 ;
孙照渤 ;
闵锦忠 ;
朱艳峰 .
大气科学, 2009, 33 (05) :1038-1046
[7]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型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J].
邓伟涛 ;
孙照渤 ;
曾刚 ;
倪东鸿 .
大气科学, 2009, (04) :835-846
[8]  
A Study of the Teleconnections in the Asian-Pacific Monsoon Region[J]. 丁一汇,刘芸芸.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2008(04)
[9]   中国东部夏季气候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年代际转型及其可能成因 [J].
张人禾 ;
武炳义 ;
赵平 ;
韩晋平 .
气象学报, 2008, (05) :697-706
[10]   中国东部气候年代际变化三维特征的研究进展 [J].
宇如聪 ;
周天军 ;
李建 ;
辛晓歌 .
大气科学 , 2008, (04) :89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