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古西地区碳酸盐岩油藏特征与失利井研究

被引:18
作者
孟书翠 [1 ,2 ]
朱光有 [3 ]
金强 [1 ]
张水昌 [3 ]
胡剑风 [4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胜利石油管理局石油开发中心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4]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油气成藏; 储层非均质性; 失利井; 轮古西; 塔里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轮南西部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风化壳油藏为例,通过对工区20多口探井的地质、测井资料以及地球化学分析化验资料的系统分析,研究了轮南西部轮古西地区碳酸盐岩油藏特点、成藏特征以及勘探失利原因。认为轮古西地区奥陶系鹰山组为主要含油层系,油气分布在风化壳面以下180m范围内,以晶间孔、粒内溶蚀孔以及各种构造缝和溶蚀缝为主要储集空间;晚海西期油气充注成藏,之后经历构造抬升,油气遭受强烈生物降解,原油具有高密度、高黏度、高沥青质、高蜡、高含硫、低饱芳比的特征;钻探失利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碳酸盐岩储层强烈的非均质性、圈闭的落实程度差、岩溶缝洞体系内复杂的油水分布关系、地震资料解释精度低等。古地貌、岩溶储层、断层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在深大断裂带附近,古岩溶、裂缝与溶洞发育区,油气产能较高。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5+182 +182-18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1]  
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的生成[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张水昌等著, 2004
[12]   从预探井失利因素看地震技术需求 [J].
蔡利学 ;
闫相宾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7, (05) :31-33+50+120
[13]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断裂系统与复式油气聚集附视频 [J].
杨海军 ;
郝芳 ;
韩剑发 ;
蔡忠贤 ;
顾乔元 .
地质科学, 2007, (04) :795-811
[14]   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与油气 [J].
孙龙德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04) :10-15
[15]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气藏硫化氢形成的控制因素和分布预测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梁英波 .
科学通报, 2007, (S1) :115-125
[16]   中国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区带 [J].
赵文智 ;
汪泽成 ;
张水昌 ;
王红军 .
科学通报, 2007, (S1) :9-18
[17]   中国海相沉积盆地富气机理与天然气的成因探讨 [J].
朱光有 ;
赵文智 ;
梁英波 ;
王政军 .
科学通报, 2007, (S1) :46-57
[18]   中国海相油气田形成的地质基础 [J].
张水昌 ;
梁狄刚 ;
朱光有 ;
张兴阳 ;
张宝民 ;
陈建平 ;
张斌 .
科学通报, 2007, (S1) :19-31
[19]   塔里木盆地轮西地区奥陶系潜山油藏成藏过程及聚集模式 [J].
赵孟军 ;
潘文庆 ;
韩剑发 ;
柳少波 ;
秦胜飞 ;
张宝民 .
科学通报, 2007, (S1) :174-184
[20]   深部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 [J].
赵雪凤 ;
朱光有 ;
刘钦甫 ;
张水昌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4) :51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