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浓度升高对土壤-植物(春小麦)系统光合碳分配和积累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马田 [1 ,2 ,3 ]
刘肖 [1 ,3 ]
李骏 [1 ]
张旭东 [1 ,4 ]
何红波 [1 ]
机构
[1] 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4] 辽宁沈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
13C示踪; CO2浓度升高; 光合C; 分配; 土壤-植物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4 [土壤-植物系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光合碳在土壤-植物系统的分配与截获是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对农田生态系统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或CO2施肥条件下的农田土壤碳截获能力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土壤-植物系统新老碳的区分必须依赖于同位素示踪技术。因此,研究利用13C标记CO2供给春小麦生长,并在小麦不同生长阶段(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测定光合C在小麦植株中的富集动态以及转运到地下部分的碳同化物变化。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更多的碳同化产物,增加小麦各器官生物量,增幅在拔节期最为显著。CO2浓度升高同时显著提高了光合C在小麦各器官的富集程度。在收获期,籽实中积累的光合C数量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显著高于常规浓度,表明CO2浓度升高通过增加生物量,促进光合C的富集而提高了作物产量。随着小麦的生长,土壤中13C富集比例不断增加,但是在一个生长季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并未发生显著变化,表明光合C不断向土壤转化并促进了SOC的更新。在常规CO2浓度下,经过小麦一个生长季后共有140mg·kg-1的13C进入土壤,其中植物光合C所占比例为97.9%。在CO2升高条件下,土壤13C富集比例在拔节期和抽穗期与常规CO2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到了成熟期13C富集比例由-17.9‰增至3.1‰,比常规CO2浓度处理提高了52.4%,表明更多的光合C在作物营养生长后期通过根系过程进入土壤,促进了SOC的更新。
引用
收藏
页码:2238 / 224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CO浓度升高对春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张凯 ;
冯起 ;
王润元 ;
赵鸿 ;
王鹤龄 ;
阳伏林 ;
雷俊 .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03) :189-195
[2]   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类型草原土壤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特征研究 [J].
张月鲜 ;
孙向阳 ;
张林 ;
李素艳 .
土壤通报, 2013, 44 (02) :348-354
[3]   高浓度CO2下氮素对小麦叶片干物质积累及碳氮关系的影响 [J].
于显枫 ;
张绪成 ;
王红丽 .
核农学报, 2012, 26 (07) :1058-1063
[4]   高CO2浓度和遮荫对小麦叶片光能利用特性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J].
于显枫 ;
张绪成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 (07) :895-900
[5]   CO2浓度升高和施氮对冬小麦花前贮存碳氮转运的影响 [J].
许育彬 ;
沈玉芳 ;
李世清 .
作物学报, 2011, 37 (08) :1465-1474
[6]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绿豆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J].
李萍 ;
郝兴宇 ;
杨宏斌 ;
林而达 .
核农学报, 2011, 25 (02) :358-362+396
[7]  
大气CO2浓度和氮肥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崔昊,石祖梁,蔡剑,姜东,曹卫星,戴廷波.应用生态学报. 2011(04)
[8]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对中筋小麦扬麦14产量形成的影响 [J].
吴越 ;
胡静 ;
宋学堂 ;
刘古春 ;
徐晓杰 ;
杨连新 ;
王余龙 ;
朱建国 .
浙江农业科学, 2011, (01) :150-154
[9]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谷子生长发育与光合生理的影响 [J].
郝兴宇 ;
李萍 ;
林而达 ;
仝乘风 ;
魏强 ;
巫国栋 ;
董小刚 .
核农学报, 2010, 24 (03) :589-593+633
[10]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潮棕壤肥力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J].
徐永刚 ;
宇万太 ;
马强 ;
周桦 .
生态学杂志, 2010, 29 (06) :1135-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