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大豆起源与演化研究进展

被引:77
作者
赵团结
盖钧镒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大豆; 起源; 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大豆属物种的系统进化和栽培大豆起源研究的方法等方面评述了栽培大豆中国东北起源、黄河中下游起源、长江流域及南方起源、日本南部起源等多种假设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多样性中心与起源中心的关系、栽培物种起源与演化的研究方法,以及运用比较实验生物学研究作物进化时的技术性问题。作者倾向于支持栽培大豆南方起源假设。
引用
收藏
页码:954 / 96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 [1] 利用中国秋大豆(Glycine max(L.) Merr)筛选SSR核心位点的研究
    谢华
    常汝镇
    曹永生
    张明辉
    冯忠孚
    邱丽娟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04) : 360 - 366
  • [2] 炎帝考辨
    王水根
    [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03) : 101 - 105
  • [3] 我国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AFLP指纹图谱研究
    田清震
    盖钧镒
    喻德跃
    吕慧能
    贾继增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05) : 480 - 485
  • [4] 以原始农业为基础的中华文明传统的出现
    俞伟超
    张居中
    王昌燧
    [J]. 农业考古, 2001, (03) : 15 - 22
  • [5] 中国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中心
    董英山
    庄炳昌
    赵丽梅
    孙寰
    张明
    何孟元
    [J]. 作物学报, 2000, (05) : 521 - 527
  • [6] 中国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不同生态类型群体间遗传演化关系的研究
    盖钧镒
    许东河
    高忠
    岛本义也
    阿部纯
    福士泰史
    北岛俊二
    [J]. 作物学报, 2000, (05) : 513 - 520
  • [7] 利用SSR标记鉴定大豆种质
    许占友
    邱丽娟
    常汝镇
    李向华
    郑翠明
    刘立宏
    郭蓓
    不详
    [J]. 中国农业科学 , 1999, (S1) : 40 - 48
  • [8] 中国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等位酶、RFLP和RAPD标记的遗传多样性与演化趋势分析
    许东河
    高忠
    盖钧镒
    张志永
    陈受宜
    北岛俊二
    福士泰史
    阿部纯
    岛本义也
    [J].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06) : 16 - 22
  • [9] 中国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和起源中心初探
    周新安
    彭玉华
    王国勋
    常汝镇
    [J].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03) : 37 - 43
  • [10] 细茎大豆(G.gracilis)rbcS基因结构与分子进化分析
    张二荃
    王喜萍
    曹凯鸣
    顾其敏
    庄炳昌
    [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2) : 151 -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