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的主体性诠释

被引:9
作者
和学新
机构
[1]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主体性; 交往关系; 对象化活动; 教学活动; 实践客体; 主体化; 教学风格; 课程内容;
D O I
10.16137/j.cnki.cn12-1303/g4.1999.04.008
中图分类号
G424.2 [教学组织];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正>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是面向21世纪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学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主体性活动.认识教学活动的主体性,无论是对于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自觉主动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成为具有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的自觉推动社会进步和建构自身的社会主体,还是对于促使教师职业实现由“传道、授业、解惑”向师生共同追求真理、交流人生体验的社会历史过程转变,促使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师人生价值的完满实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论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提高的方法和途径 [J].
申继亮 ;
辛涛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01) :35-42
[2]   教学主客体关系的层次分析 [J].
和学新 .
上海教育科研, 1998, (01) :23-26+48
[3]   魏书生民主科学教改体系的理论价值 [J].
曹志田 .
教育研究, 1997, (05) :57-60
[4]   布贝尔的师生关系观及其启示 [J].
李瑾瑜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01) :9-14
[5]  
最优中学教学方式实验法[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黎世法著, 1984
[6]  
社会哲学导论[M]. 人民出版社 , 王锐生等 著, 1994
[7]  
认知发展心理学[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陈英和[著], 1996
[8]  
实践活动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王永昌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