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南部海区前陆盆地形成与演化

被引:27
作者
张翀
吴世敏
丘学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前陆盆地; 蛇绿岩; 古南海;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7.01.008
中图分类号
P736.1 [海洋地质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将南沙地块南缘与加里曼丹—巴拉望地块作为一个构造演化的整体进行研究,对南海南部构造边界的蛇绿—混杂岩及岩浆岩的分布和岩性,以及南海南部前陆盆地的构造与沉积特征加以描述、分析,发现前陆盆地系统的形成时间是自西南往东北,逐渐由晚始新世末—早中新世—中中新世,与南边的俯冲碰撞带形成时间相对应,认为南沙地块南缘与加里曼丹—巴拉望地块之间经历了一个与古南海消亡息息相关的连续演化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7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南沙海区及其周缘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及构造意义 [J].
周蒂 ;
刘海龄 ;
陈汉宗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03) :354-363
[2]   南海南沙海域沉积盆地与油气分布 [J].
刘振湖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03) :410-417
[3]   南沙海区及邻区构造演化动力学的若干问题 [J].
周蒂 ;
吴世敏 ;
陈汉宗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03) :339-345
[4]   南海及其周缘中新生代火山活动时空特征与南海的形成模式 [J].
阎贫 ;
刘海龄 .
热带海洋学报, 2005, (02) :33-41
[5]   东南亚北加里曼丹新生代碰撞造山带演化与成矿 [J].
丁清峰 ;
孙丰月 ;
李碧乐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 (02) :193-200
[6]   南沙地块构造格局及其演化特征 [J].
吴世敏 ;
周蒂 ;
刘海龄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4, (01) :23-28
[7]   南海南部海域新生代万安运动的构造意义及其油气资源效应 [J].
姚伯初 ;
万玲 ;
刘振湖 ;
吴能友 ;
曾维军 ;
李唐根 ;
方念乔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4, (01) :69-77
[8]   华南古特提斯东延问题的探讨 [J].
丘元禧 ;
张伯友 .
中国区域地质, 2000, (02) :175-180
[9]   南沙海域区域地质构造 [J].
金庆焕 ;
李唐根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0, (01) :1-8
[10]   南沙超壳层块边界断裂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 [J].
刘海龄 .
热带海洋, 1999, (04) :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