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沙漠地表风积砂粒度空间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39
作者
宁凯
李卓仑
王乃昂
孙建伟
邵婉婉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干旱区气候变化与水循环研究中心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粒度; 动力条件; 风积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3 [沙漠地貌学、干燥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平沙地及丘间地表层砂样的粒度分析,发现巴丹吉林沙漠表层砂平均中值粒径为0.45mm,平均均值粒径为0.53mm,是中国北方粒度最粗的沙漠之一。整体上,巴丹吉林沙漠表层砂粒径从北到南逐渐变细,在沙漠南缘的雅布赖山附近粒径略有回升。机械组成上,粗砂(0.5~2.0mm)含量最高,平均为35%,整体变化趋势从北到南逐渐减少,南部略有回升。中砂(0.25~0.50mm)和细砂(0.10~0.25mm)为主要的风沙运动组分,其平均含量在50%以上,在沙漠内部变化趋势为从北到南逐渐增多。粒度频率分布曲线从北到南逐渐从多峰过渡到双峰,众数粒径逐渐减小。分析结果表明巴丹吉林沙漠表层砂主要为风成砂,主要沙源区为沙漠北部的湖泊沉积物区及其更北部的戈壁,同时沙漠北部残山丘陵、雅布赖山等也是沙漠砂的源区。
引用
收藏
页码:642 / 6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1]  
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沉积物特征的对比研究[D]. 李恩菊.陕西师范大学. 2011
[12]  
风沙地貌与治沙工程学[M]. 科学出版社 , 吴正等著, 2003
[13]  
Late Quaternary palaeoenvironment change and landscape evolution along the Keriya River, Xinjiang, 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mountain glaciation and landscape evolution in foreland desert regions[J] . Xiaoping Yang,Zhenda Zhu,D Jaekel,L.A Owen,Jiamao Han.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 2002
[14]  
Grain-size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polymodal sediments in hydraulic and aeolian environments, and numerical partitioning of the sedimentary components[J] . Donghuai Sun,J Bloemendal,D.K Rea,J Vandenberghe,Fuchu Jiang,Zhisheng An,Ruixia Su.Sedimentary Geology . 2002 (3)
[15]   库姆塔格沙漠地表物质组成、来源和风化过程 [J].
徐志伟 ;
鹿化煜 ;
赵存法 ;
王先彦 ;
苏志珠 ;
王振亭 ;
刘宏宜 ;
王立新 ;
卢琦 .
地理学报, 2010, 65 (01) :53-64
[16]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风沙土粒度分布的空间异质性 [J].
钱亦兵 ;
吴兆宁 ;
杨海峰 ;
蒋超 ;
玉素甫艾力 .
干旱区地理, 2009, 32 (05) :655-661
[17]   中国北方部分地区黄土、沙漠沙、湖泊、河流细粒沉积物粒度多组分分布特征研究 [J].
殷志强 ;
秦小光 ;
吴金水 ;
宁波 .
沉积学报, 2009, 27 (02) :343-351
[18]   毛乌素沙地表土粒度特征及其空间变异 [J].
李占宏 ;
海春兴 ;
丛艳静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9, 7 (02) :74-79+92
[19]   库姆塔格沙漠粒度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J].
何清 ;
杨兴华 ;
霍文 ;
王式功 ;
尚可政 ;
刘宏宜 .
中国沙漠, 2009, 29 (01) :18-22
[20]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形成的机理分析 [J].
丁宏伟 ;
王贵玲 .
干旱区研究, 2007, (0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