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地区气象要素特征观测研究

被引:9
作者
何立富 [1 ]
王遂缠 [2 ]
张志刚 [1 ]
机构
[1] 国家气象中心
[2] 甘肃省气象局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 沉降风; 高空西风锋区; 相对湿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 [探测技术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中央气象台奥运火炬传递珠峰气象保障队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对2007年4月12日-5月8日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大本营地面自动站和79次探空实测资料进行分析,揭示了珠峰地区气象要素变化的观测事实。结果表明:受珠峰北坡绒布冰川沉降风影响,珠峰大本营盛行南风;风速和气温日变化呈单峰分布,风速极小值和日最低气温出现在08:00(北京时,下同),而极大值出现在15:00前后;相对湿度峰值出现在07:00和23:00,正午前后相对湿度最小。6200 m高度以下几乎昼夜恒吹下山风,偏南风在22:00至次日00:00最强;7200-9000 m高度风向主要以偏西风为主,风速随高度也明显增加。5200-8000 m各高度上,日最低气温始终出现在08:00,最高气温出现在16:00,8200 m以上气温呈现出多波动起伏。在6700-9700 m高度能维持相对湿度的高值中心,大值区主要位于6500-8800 m高度。高空西风锋区位于12000-15000 m,对流层顶高度大约在18200 m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641 / 64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2005年5~7月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拔6523m气象要素特征 [J].
谢爱红 ;
任贾文 ;
秦翔 ;
蒋友严 .
冰川冻土, 2006, (06) :909-917
[2]   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研究进展 [J].
徐祥德 ;
陈联寿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6) :756-772
[3]   珠穆朗玛峰地区近34年来气候变化 [J].
杨续超 ;
张镱锂 ;
张玮 ;
阎宇平 ;
王兆锋 ;
丁明军 ;
除多 .
地理学报, 2006, (07) :687-696
[4]   青藏高原近30年气候变化趋势 [J].
吴绍洪 ;
尹云鹤 ;
郑度 ;
杨勤业 .
地理学报, 2005, (01) :3-11
[5]   青藏高原珠峰绒布河谷地区大气近地层观测研究 [J].
刘宇 ;
邹捍 ;
胡非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4, (04) :512-518
[6]   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研究进展 [J].
高登义 ;
邹捍 ;
周立波 ;
刘宇 .
大气科学, 2003, (04) :567-590
[7]   春季青藏高原感热异常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影响的初步研究 [J].
柏晶瑜 ;
徐祥德 ;
周玉淑 ;
张雪金 .
应用气象学报, 2003, (03) :363-368
[8]   青藏高原边界层高度特征对大气环流动力学效应的数值试验 [J].
卓嘎 ;
徐祥德 ;
陈联寿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2) :163-169
[9]   亚洲季风环流在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的减弱(英文) [J].
王会军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1, (03) :376-386
[10]   青藏高原地面拖曳效应对春季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研究 [J].
郑庆林 ;
宋青丽 .
应用气象学报, 1997, (03) :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