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东侧非岩溶白云岩储层成因

被引:17
作者
陈洪德 [1 ,2 ]
胡思涵 [1 ,2 ]
陈安清 [1 ,2 ]
赵俊兴 [1 ,2 ]
苏中堂 [1 ,2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2] 不详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纪; 白云岩; 潮缘滩; 沉积微相; 致密储层; 成岩作用; 岩溶作用; 裂缝改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顶部除岩溶碳酸盐岩储层外,非岩溶白云岩储层也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突破。根据岩心观察、显微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测井录井等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东侧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马五6亚段的沉积微相,分析了非岩溶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储集岩类型以砂砾屑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孔、晶间孔和溶蚀孔,属非均质性较强的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沉积环境为局限台地,包括潮缘滩、云坪、灰云质潟湖、灰质潟湖和膏质潟湖微相;储层分布明显受古隆起附近潮缘滩微相和选择性埋藏白云石化作用的控制;重结晶作用、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和充填作用等多种破坏性成岩作用导致了储层致密化;裂缝的存在改善了致密白云岩储层的物性,并且沟通了保存下来的孤立残余粒间孔和岩溶溶蚀孔。总之,潮缘滩微相中的埋藏白云石化、顺层岩溶作用和裂缝改造作用是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有利于相对优质白云岩储层的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进展 [J].
杨华 ;
刘新社 ;
张道锋 .
天然气工业, 2013, 33 (05) :1-12
[2]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中组合成藏特征及勘探启示 [J].
杨华 ;
包洪平 .
天然气工业, 2011, 31 (12) :11-20+124
[3]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天然气成藏条件 [J].
苗忠英 ;
陈践发 ;
张晨 ;
史基安 ;
邵毅 ;
战沙 .
天然气工业, 2011, 31 (02) :39-42+123
[4]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马家沟期层序岩相古地理 [J].
姚泾利 ;
赵永刚 ;
雷卞军 ;
郝海燕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33-37+16
[5]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及其成藏成矿意义[J]. 任战利,张盛,高胜利,崔军平,肖媛媛,肖晖.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1)
[6]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多种能源矿产分布 [J].
邓军 ;
王庆飞 ;
高帮飞 ;
黄定华 ;
杨立强 ;
徐浩 ;
周应华 .
现代地质, 2005, (04) :538-545
[7]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层研究 [J].
王雪莲 ;
王长陆 ;
陈振林 ;
田继军 .
特种油气藏, 2005, (03) :32-35+108
[8]   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沉积环境与岩相发育特征 [J].
侯方浩 ;
方少仙 ;
董兆雄 ;
赵敬松 ;
卢蜀秀 ;
吴诒 ;
陈娅娜 .
沉积学报, 2003, (01) :106-112
[9]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何自新等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