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发展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26
作者
周东娜
机构
[1]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包容性发展; 历史轨迹; 典型表现; 启示;
D O I
10.14110/j.cnki.cn-37-1059/d.2014.12.018
中图分类号
K203 [文化史];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060207 ;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发展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始终。春秋时期儒学的创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独尊儒术旗号下的兼综众家,以及魏晋时期的会通儒道,是这种包容性发展的早期典型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发展不仅体现在本土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取鉴与吸纳上,还体现为对域外的异质文化的取鉴和吸纳。汉魏以降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文化和近代西方文化在中国的渐次广泛传播和得到接受、吸纳,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与包容发展的可贵品格。中国传统文化包容性发展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任何文化都不能与其它文化隔绝开来而夜郎自大、孤芳自赏,必须善于借鉴和吸收包括异质文化在内的其它一切文化的精华;任何文化都必须立足国情、与时俱进,不断实现和提升其先进性,发展和扩大其影响力、感召力,从而为实现包容性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汉宋时期鲁南地区的佛教文化遗存 [J].
唐仲明 .
理论学刊, 2013, (07) :109-112
[2]   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J].
韩冬雪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2) :1-6
[3]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包容性文化建设 [J].
赵伟 ;
刘祥平 .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1) :139-143
[4]   论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中的文化包容向度 [J].
尹世尤 ;
田旭明 .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3 (01) :16-19+91
[5]   文化包容性发展:理论与对策 [J].
赵巧艳 .
长白学刊, 2011, (06) :137-141
[6]   包容性发展:世界共享繁荣之道 [J].
张幼文 .
求是, 2011, (11) :52-54
[7]   从绝对意识到超越精神——孟子对墨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与超越 [J].
丁为祥 .
人文杂志, 2007, (02) :1-7
[8]   儒法思想的内在相通及其历史融合 [J].
刘绍云 .
理论学刊, 2004, (12) :100-102
[9]   浅论魏晋玄学对儒释道的影响 [J].
王晓毅 .
浙江社会科学, 2002, (05) :105-110
[10]   孔老异路与儒道互补 [J].
白奚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5) :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