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修水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树枝状微生物岩状岩石成因初解

被引:26
作者
姜红霞
吴亚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 树枝状构造; 白云石化; 去白云石化; 成岩作用;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7.03.005
中图分类号
P534.51 [三叠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江西修水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有一段特殊构造的地层,下部为灰色部分和红色部分组成的斑状构造,上部为灰色部分和黄色部分组成的树枝状构造。这种树枝状构造的岩石与前人报道自重庆老龙洞剖面的微生物岩非常相似。岩石薄片观察表明,树枝状构造的暗色部分为残留的灰泥岩;浅色部分为灰岩经过重结晶、白云石化—去白云石化作用改造而成。在暗色的残留灰岩里有保存很好的丰富的球状微生物化石。研究认为,岩石中暗色部分和浅色部分的原始组分是同时沉积的;是成岩作用控制了浅色部分的形成。这一成果应当对认识老龙洞剖面树枝状微生物岩的成因有借鉴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23 / 328+434 +43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湖北崇阳二叠纪—三叠纪之交钙质微生物岩的时代及基本特征 [J].
杨浩 ;
张素新 ;
江海水 ;
王永标 .
地球科学, 2006, (02) :165-170
[2]   华南二叠纪末大绝灭后的钙质微生物岩及古环境意义 [J].
王永标 ;
童金南 ;
王家生 ;
周修高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5, (06) :552-558
[3]   江西长兴组顶部与大冶组底部牙形刺的再研究 [J].
王志浩 ;
朱相水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0, (01) :57-63+121
[4]   滇东—川西下二叠统白云岩的形成机理——玄武岩淋滤白云化 [J].
金振奎 ;
冯增昭 .
沉积学报, 1999, (03) :383-389
[5]   江西二叠-三叠系界线 [J].
朱相水,王成源,吕桦,穆西南,张遴信,覃兆松,罗辉,杨万容,邓占球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4, (04) :439-452
[6]  
?Microbialites in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interval in central China: Structure, age and distribution[J] . Steve Kershaw,Li Guo,Andrew Swift,Jiasong Fan.Facies . 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