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我改造与主体性教育之实践本性的重建

被引:5
作者
陈菊 [1 ]
包兵兵 [2 ]
机构
[1]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
自我改造; 主体性教育; 理性主体; 共生世界;
D O I
10.13749/j.cnki.cn62-1202/g4.2013.04.006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自觉生命、独立人格和平等观念的现代教育形式。它以共生式教育为核心,在追求最佳的自我改造的同时秉持一种包容性的人生态度和建构一种自觉性的教育活动,使人能够受到理性的教化,将个人利益嵌入社会公益之中,去创造一个异质主体间能够关联建构和普适滋长的共生世界。教育乃人之主体性的开放,引导人走向主体间性的共生世界去遵循教育的基本指向,即个体生命之建构和世界图景之创造。主体性教育的实践本性就是要充分发挥人主动改造自我和创造生活的"主体自觉"的实践效应,以引领个体的自主发展和重建世界的共生法则。
引用
收藏
页码:3 / 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主体性哲学.[M].郭湛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  
超越与创新.[M].鲁洁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现代教育哲学.[M].王坤庆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  
历史与实践.[M].张汝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5]  
什么是教育.[M].(德)雅斯贝尔斯(Jaspers;K.)著;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
[6]   论面向教育的实践 [J].
李政涛 .
南京社会科学, 2012, (04) :124-132+150
[7]   返回生活世界教育学:教育何以面对个体生命成长的复杂性 [J].
刘铁芳 .
教育研究, 2012, 33 (01) :46-52+68
[8]   人性的教化何以可能——论共同体、公民性与人性的关系 [J].
金生鈜 .
教育学报, 2011, 7 (03) :26-33
[9]   “人”、“我”、“心”、“身”——兼论哲学的性质与现代哲学的特点 [J].
张曙光 .
江海学刊, 2010, (04) :5-12+238
[10]   关于共生理念的思考 [J].
吴飞驰 .
哲学动态, 2000, (06)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