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的主体性发展——新主体教育论纲

被引:30
作者
张华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邮编
关键词
现代教育; 整体有机论; 新主体性原则; 新主体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02 [教育哲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现代教育归根结底是建立在二元论主体哲学和技术理性的基础之上的 ,这种教育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完整的自我的三重支离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必然性。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技术理性的樊篱 ,需要运用整体有机论的视野重新建构人的主体价值 ,把主体性理解为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内在统一 ,由此确立起哲学和人类生活中的“新主体性原则”。指向于“新主体”的生成、内化了“新主体性原则”的教育即是“新主体教育” ,追求“新主体教育”是建构教育中之时代精神的一种尝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论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J].
张华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 (01) :25-31+60
[2]   美国当代“存在现象学”课程理论初探 [J].
张华 .
外国教育资料, 1997, (05) :9-14
[3]   素质教育本质探论 [J].
张华 .
中国教育学刊, 1997, (03) :23-25
[4]   主体呼唤的历史根据和时代内涵 [J].
高清海 .
中国社会科学, 1994, (04) :90-98
[5]  
共产党宣言.[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7,
[6]  
智慧的探索.[M].冯契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7]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与胡塞尔的现象学.[M].张庆熊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8]  
健全的社会.[M].(美)弗罗姆(Fromm;E.)著;欧阳谦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 著;刘丕坤 译.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