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近海河流相层序地层学探讨——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被引:5
作者
房煦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河流相; 层序地层学; 初始体系域; 发展体系域; 衰退体系域; 抬升体系域; 济阳坳陷;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4.06.003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P539.2 [层序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70903 ;
摘要
目前中国对于河流相层序的研究大多套用国外近海冲积平原环境下的河流相层序地层学模式,该模式认为海平面升降为河流相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对于中国陆相盆地中发育的不受海平面升降影响的河流相地层来说,应用以海平面变化作为主要控制因素的近海河流相层序地层学模式解释其层序发育不具备客观前提。借鉴中外河流相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遵循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基本原理,在掌握层序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非近海河流相层序发育的主控因素,同时结合济阳坳陷新近系河流相地层沉积模式,探讨并建立了非近海河流相层序地层学模式,指出了可能存在的资源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非近海河流相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为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地形坡度和气候,存在初始体系域、发展体系域、衰退体系域,若基底发生差异性抬升,还可发育抬升体系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4+111 +1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济阳坳陷“十一五”期间探井钻探效果及对策分析 [J].
曹忠祥 ;
李友强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 20 (06) :1-5+111
[3]   胜利油区整装油田河流相开发单元开发潜力及对策 [J].
贾俊山 ;
王建勇 ;
段杰宏 ;
姜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01) :91-94+117
[4]   河流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J].
胡光明 ;
倪超 ;
王军 ;
赵文栋 .
地质科技情报, 2011, 30 (06) :55-59
[5]   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区带评价方法及实践——以济阳坳陷为例 [J].
王永诗 ;
赵乐强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 17 (03) :1-5+111
[6]   曲流河与辫状河沉积砂体连通模式及开发特征——以渤海地区秦皇岛32-6油田为例 [J].
赵春明 ;
胡景双 ;
霍春亮 ;
杨庆红 ;
邵先杰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6) :88-91+116
[7]   鄂尔多斯盆地早二叠世聚煤环境与成煤模式分析 [J].
陈全红 ;
李文厚 ;
郭艳琴 ;
庞军刚 ;
崔军平 ;
高永祥 .
沉积学报, 2009, 27 (01) :70-76
[8]   山东东营凹陷新近系明化镇组天文地层研究 [J].
徐道一 ;
姚益民 ;
韩延本 ;
尹志强 ;
张海峰 .
古地理学报, 2008, (03) :287-296
[9]   辫状沉积砂体与砂岩型铀矿的关系剖析 [J].
吴仁贵 ;
余达淦 .
铀矿地质, 2005, (02) :92-96+104
[10]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J].
张善文 ;
王永诗 ;
石砥石 ;
徐怀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1)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