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流河河道砂体油气选择性充注原因——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被引:6
作者
马立驰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油气选择性充注; 砂组; 含油砂体; 砂体与断层匹配关系; 新近系; 济阳坳陷;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3.04.004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济阳坳陷新近系馆陶组曲流河河道砂体为例,对不同砂组及其内部不同砂体油气选择性充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断层的活动性是油气纵向输导的主要影响因素,主油源断层和次油源断层控制油气平面分布范围,区域性的储盖组合决定了油气纵向分布层段(砂组),断层和储盖组合是造成不同含油砂组平面和纵向分布差异性的主要因素。河道砂体与断层、构造等的匹配关系是同一区带同一砂组内不同河道砂体油气选择性充注的主要原因。河道砂体的物性条件对油气的选择性充注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一般在相同的成藏条件下大型河道的物性条件较好,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19+111 +111-1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沾化凹陷馆上段湖相沉积砂体特征 [J].
宁士华 ;
肖斐 ;
束宁凯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 20 (02) :45-47+114
[2]   层序—构造对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气分布及成藏的控制作用 [J].
于海波 ;
王德英 ;
牛成民 ;
曾萱 ;
黄江波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06) :42-46+113
[3]   济阳坳陷新生代盆地结构差异性研究 [J].
邱桂强 ;
王勇 ;
熊伟 ;
崔营滨 ;
丁桔红 ;
尹丽娟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6) :1-5+111
[4]   冀中坳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 [J].
刘华 ;
蒋有录 ;
徐昊清 ;
张永丰 .
石油学报, 2011, 32 (06) :928-936
[5]   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输导体系与新近系油气运聚特征 [J].
卢学军 ;
刘华 ;
王建瑞 ;
张永丰 ;
蓝宝锋 .
石油实验地质 , 2010, (03) :258-261
[6]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在勘探中的应用 [J].
张善文 ;
王永诗 ;
彭传圣 ;
石砥石 .
石油学报, 2008, (06) :791-796
[7]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的仓储层定量评价探讨——以东营凹陷为例 [J].
姜素华 ;
张善文 ;
王永诗 ;
高平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03) :22-24+82
[8]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J].
张善文 ;
王永诗 ;
石砥石 ;
徐怀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1) :1-10
[9]   断裂构造与油气运聚关系研究——以沾化凹陷垦利断裂带为例 [J].
褚庆忠 ;
张雪勇 ;
王长江 .
河南石油, 2003, (01) :9-13+3
[10]   试论沾化凹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与断层的关系 [J].
庄文山 ;
王永诗 .
海洋石油, 2002, (04) :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