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在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44
作者
张善文 [1 ]
王永诗 [2 ]
彭传圣 [2 ]
石砥石 [2 ]
机构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济阳凹陷;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 新近系; 地层超覆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是在济阳坳陷30多年油气勘探的实践中,对新近系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种油气运聚方式决定了那些与洼陷内油源断层直接相接的继承性披覆背斜构造带是油气运移成藏的主要部位。在盆缘,如果发育较稳定的盖层,仓储层会形成地层超覆圈闭,在油源大断层发育而次生断层不发育的情况下,油气在仓储层中横向运移后易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在盆内,那些与大油源断层直接相接的次生断裂带,或者具备油源断层与仓储层相接、且次生断裂与仓储层和有利储盖组合的储集层相接的区带,可形成岩性油气藏。根据该理论,深入分析了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各要素,使济阳坳陷的新近系盆缘地层超覆油气藏与盆内岩性油气藏勘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引用
收藏
页码:791 / 79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变形分解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运聚的影响 [J].
汪劲草 ;
刘平 ;
倪金龙 ;
陈璐 ;
曹海防 ;
万方良 .
石油学报, 2007, (03) :27-31
[2]   利用储层岩石学研究油气运移期次 [J].
谭秀成 ;
王振宇 ;
田景春 ;
曾伟 ;
夏吉文 ;
赵路子 ;
曹剑 .
石油学报, 2007, (03) :63-67
[3]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湖相碳酸盐岩成烃特征 [J].
王广利 ;
王铁冠 ;
张林晔 .
石油学报, 2007, (02) :62-68
[4]   孤岛油田馆陶组河流相储层隔夹层成因研究 [J].
束青林 .
石油学报, 2006, (03) :100-103
[5]   含油气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特征 [J].
刘震 ;
赵政璋 ;
赵阳 ;
赵贤正 ;
肖伟 .
石油学报, 2006, (01) :17-23
[6]   孤岛油田河道砂储集层油藏动态模型及剩余油研究 [J].
束青林 ;
张本华 ;
徐守余 .
石油学报, 2005, (03) :64-67+73
[7]   断-压双控流体流动与油气幕式快速成藏 [J].
郝芳 ;
邹华耀 ;
方勇 ;
曾治平 .
石油学报, 2004, (06) :38-43+47
[8]   济阳成熟探区非构造油气藏深化勘探 [J].
李丕龙 ;
张善文 ;
宋国奇 ;
肖焕钦 ;
王永诗 ;
宗国洪 .
石油学报, 2003, (05) :10-15
[9]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J].
张善文 ;
王永诗 ;
石砥石 ;
徐怀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1) :1-10
[10]   对油气运聚研究中一些概念的再思考 [J].
李明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2)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