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曲流河与辫状河沉积砂体连通模式及开发特征——以渤海地区秦皇岛32-6油田为例
被引:50
作者:
赵春明
[1
]
胡景双
[2
]
霍春亮
[1
]
杨庆红
[1
]
邵先杰
[2
]
机构:
[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2] 燕山大学石油工程系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曲流河;
辫状河;
砂体结构;
开发特征;
秦皇岛32-6油田;
渤海地区;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9.06.007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渤海地区新近系河流沉积体系发育,而不同类型的河流砂体内部连通模式和开发特征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依据岩心观察,充分利用密井网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详细解剖了渤海地区秦皇岛32-6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高弯度曲流河、砂质辫状河砂体的内部结构,建立了其连通模式。曲流河点砂坝内部一般由30~200个侧积体构成,单个侧积体厚度为1~3m,砂体上部4/5的厚度是不连通的,只有下部1/5的厚度是连通的;辫状河砂体内部呈冲刷充填结构,单个河道单元厚度为2~5m,由于河道快速频繁的摆动使多个成因的砂体在垂向及侧向上相互对接,形成了广泛连通的厚砂体。通过对研究区开发动态特征的分析认为,辫状河砂体的采油速度和采收率等开发指标均优于曲流河。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1+116
+116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