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坳陷孔店油田新近系馆陶组辫状河砂体构型及含油气性差异成因

被引:51
作者
侯加根 [1 ]
刘钰铭 [1 ]
徐芳 [1 ]
张国一 [1 ]
王连敏 [2 ]
阎煜彪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孔店油田; 辫状河; 砂体构型; 含油气性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应用河流砂体构型理论,首先识别出单个心滩坝,并对单个心滩坝进行构型解剖,建立了心滩坝的三维构型模型。从砂体构型的角度阐明了储集层初始含油气性差异的成因,解决了孔店油田馆陶组油水关系矛盾突出的问题。指出在厚砂体连片分布的单个沉积时间单元内,河道的侧向迁移可使不同期叠置砂体各自具有独立的流体系统;在同一河道内,心滩坝砂体与河道充填砂体之间的构型界面也会使不同成因砂体不完全连通,导致含油级别不同;同一成因砂体内部界面也能使界面上下含油饱和度及油水界面等存在较明显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459 / 4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曲流河点坝地下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 [J].
岳大力 ;
吴胜和 ;
刘建民 .
石油学报, 2007, (04) :99-103
[2]   我国油藏开发地质研究进展 [J].
李阳 .
石油学报, 2007, (03) :75-79
[3]   地下点坝砂体内部构型分析——以孤岛油田为例 [J].
何文祥 ;
吴胜和 ;
唐义疆 ;
束青林 ;
张本华 .
矿物岩石, 2005, (02) :81-86
[4]   胜利油田孤岛油区馆陶组上段沉积结构单元 [J].
李阳 ;
李双应 ;
岳书仓 ;
王忠诚 ;
李忠 ;
吴朝东 ;
李翔 .
地质科学, 2002, (02) :219-230+260
[5]   辫状河现代沉积研究与相模式──中国永定河剖析 [J].
廖保方 ;
张为民 ;
李列 ;
逯径铁 ;
葛云龙 ;
闻兰 ;
薛培华 ;
郭睿 .
沉积学报, 1998, (01) :34-39+50
[6]  
辫状河储层地质模式及层次界面分析.[M].于兴河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7]  
油气田渗流场特征.[M].王志章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8]  
中国石油地质志.[M].江汉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
[9]  
现代沉积环境概论.[M].任明达;王乃梁 编.科学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