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及其天然气勘探附视频

被引:24
作者
魏国齐 [1 ]
贾承造 [2 ]
李本亮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小型克拉通; 特殊性和多样性; 天然气勘探;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5.04.011
中图分类号
P544.4 []; P618.130.08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大地构造背景、地球物理特征的理论研究和典型前陆盆地的详细解析,系统分析了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发育特征和特殊性。强调晚二叠世以来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多块体小型克拉通的聚合碰撞作用是导致中西部前陆盆地群形成的基本动力学过程。这些小型克拉通的多块体聚合碰撞造就了中西部前陆盆地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同时,明确提出中西部盆地的基本特点是“两期三类前陆盆地”,即海西—印支期前陆盆地和喜山期前陆盆地,三类指海西—印支期的周缘前陆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喜山期再生前陆盆地。根据前陆盆地的盆地结构和演化特征,又将中西部的前陆盆地划分为4种组合形式,即叠合型组合、改造型组合、早衰型组合和新生型组合。综合论述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前陆盆地构造对天然气聚集的五大控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52 / 55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平衡剖面分析 [J].
陈竹新 ;
贾东 ;
张惬 ;
魏国齐 ;
李本亮 ;
魏东涛 ;
沈扬 .
地质学报, 2005, (01) :38-45
[2]   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解析与川西前陆盆地的发育 [J].
贾东 ;
陈竹新 ;
贾承造 ;
魏国齐 ;
李本亮 ;
张惬 ;
魏东涛 ;
沈扬 .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03) :402-410
[3]   中国中西部两期前陆盆地的形成及其控气作用 [J].
贾承造 ;
魏国齐 ;
李本亮 ;
肖安成 ;
冉启贵 .
石油学报, 2003, (02) :13-17
[4]   特提斯构造带的演化和北缘盆地群形成及塔里木天然气勘探远景 [J].
杨树锋 ;
贾承造 ;
陈汉林 ;
魏国齐 ;
程晓敢 ;
贾东 ;
肖安成 ;
郭召杰 .
科学通报, 2002, (S1) :36-43
[5]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的构造特征与成因 [J].
卢华复 ;
陈楚铭 ;
刘志宏 ;
贾东 ;
王国强 ;
贾承造 .
石油学报, 2000, (03) :18-24+108
[6]   塔里木新生代复合再生前陆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 [J].
魏国齐 ;
贾承造 ;
施央申 ;
卢华复 ;
王良书 .
地质学报, 2000, (02) :123-133
[7]   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基本特征 [J].
赵文智 ;
何登发 ;
宋岩 ;
靳久强 .
地质论评, 1999, (03) :232-240
[8]   塔里木盆地逆冲带构造特征与油气 [J].
魏国齐 ;
贾承造 .
石油学报, 1998, (01) :21-27+3-4
[9]  
李景明等著.中国大中型气田富集区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
[10]  
朱夏编著.朱夏论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