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须二段储层孔隙演化定量描述

被引:13
作者
段新国 [1 ,2 ]
李爽 [3 ]
宋荣彩 [1 ]
李国辉 [4 ]
李楠 [4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2]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3]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4] 不详
关键词
须二段储层; 低孔低渗储层; 孔隙类型; 孔隙演化; 定量描述;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低渗透气藏产气量在天然气总产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研究低渗透气藏的形成机理及形成过程是非常必要的。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是重要的含气层位,但由于其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且具低孔低渗的特点,不仅储层预测难度大,而且开发的效果也差。因此需要研究其形成过程,提高储层预测精度以改善开发效果。以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及分布特征、胶结物充填次序及充填时间等研究为基础,定时、定量地研究孔隙的整个演化历史,描述了孔隙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大小及变化原因,从而再现了储层形成历史,为下一步须二段气藏有效储层的预测与有效开发打下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2+9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现状及发展方向 [J].
雷群 ;
李熙喆 ;
万玉金 ;
陈建军 ;
杨依超 .
天然气工业, 2009, 29 (06) :1-3+133
[2]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含油气系统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 [J].
杨晓萍 ;
邹才能 ;
陶士振 ;
汪泽成 ;
李军 ;
王世谦 .
中国石油勘探, 2005, (02) :15-22+63
[3]   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层孔隙保存的关系 [J].
黄思静 ;
谢连文 ;
张萌 ;
武文慧 ;
沈立成 ;
刘洁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273-281
[4]   碎屑岩次生孔隙形成机制 [J].
杨晓宁 ;
陈洪德 ;
寿建峰 ;
张惠良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4, (01) :4-6+117
[5]   深部砂岩异常孔隙的保存机制研究 [J].
周东升 ;
刘光祥 ;
叶军 ;
贾存善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4, (01) :40-46
[6]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T3x)气藏再认识 [J].
王金琪 .
天然气工业, 2002, (02) :1-6+12
[7]   四川盆地中西部三叠系重点含气层系天然气富集条件研究 [J].
罗启后,王世谦 .
天然气工业, 1996, (S1) :40-54+107
[8]   陕甘宁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含油长石砂岩的成岩特点及孔隙演化 [J].
柳益群 ;
李文厚 .
沉积学报, 1996, (03) :89-98
[9]   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模式 [J].
董贞环 .
岩相古地理, 1994, (02) :33-41
[10]   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的形成、演化和预测 [J].
朱国华 .
沉积学报, 1992, (03) :11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