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华北地区700年来地壳应力场演化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被引:51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沈正康
万永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万永革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甘卫军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铁明
曾跃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曾跃华
机构
: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Seismological Lab
[3]
University of Nevada 北京市德外祁家豁子
[4]
Dept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6]
Los
来源
:
中国地震
|
2004年
/ 03期
关键词
:
应力演化;
华北地区;
累积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长期构造应力加载;
地震危险性;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目前地震断层相互作用问题已引起地震学家的广泛关注。许多研究表明一条断层的破裂可以影响附近其他断层趋于破裂的进程 ,两条断层间的确切作用取决于它们的相对位置、破裂机制、错动量和介质力学性质。本研究给出了华北地区 70 0年来由于长期构造加载及地震断层错动导致的累积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ΔCCFS)的演化过程。长期构造加载场由GPS观测得到的地壳平均应变率场给出。关于历史地震断层破裂参数的估算 ,根据的是华北地区有现代仪器记录的大震资料归算地震烈度与断层破裂长度、震级和地震矩的统计关系 ;根据地质调查得到的地震断层走向、倾角以及本地区的构造应力场方向估计滑动角。考虑粘弹性成层介质地壳模型 ,计算长期构造加载和地震形变 (同震及震后介质粘弹性驰豫变形 )造成的累积应力场变化。将累积应力场变化投影到后续地震断层面和滑动方向上得到ΔCCFS ,并研究其对后续地震发生的触发作用。对 130 3年以来华北地区发生的 4 9个M≥ 6 5地震研究结果表明 :ΔCCFS对 4 8个后续地震中的 38个有触发作用 ,触发率达到 79 2 %。应用当今累积应力场变化于华北地区 130 3年~ 2 0 0 3年发生的M≥ 5地震 ,我们发现触发率达到 75 5 % ,于 1976年以来发生的M≥ 5地震触发率达 82 1%。未被触发的地震中
引用
收藏
页码:2 / 19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应变率场及其动力学成因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沈正康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敏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甘卫军
;
张祖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现代地壳运动开放式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现代地壳运动开放式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北京,DepartmentofEarthandSpaceSciences,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CA-,USA,北京,北京,天津
张祖胜
.
地学前缘,
2003,
(S1)
:93
-100
[2]
1976年唐山大震发生对华北地区各地块运动与变形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 白武明,林邦慧,陈祖安.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3]
三河-平谷8.0级大震区震源细结构的深地震反射探测研究
[J].
张先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张先康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金仁
;
刘国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刘国华
;
宋文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宋文荣
;
刘保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刘保金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成斌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成双喜
;
刘建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刘建达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顾梦林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振国
.
中国地震,
2002,
(04)
:10
-20
[4]
中国活动构造基本特征
[J].
邓起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邓起东
;
张培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张培震
;
冉勇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冉勇康
;
杨晓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杨晓平
;
闵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闵伟
;
楚全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楚全芝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2)
:1020
-1030+1057
[5]
关于应力触发和应力影概念在地震预报中应用的一些思考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石耀霖
.
地震,
2001,
(03)
:1
-7
[6]
多条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资料联合反演首都圈三维地壳结构
[J].
李松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
李松林
;
张先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
张先康
;
宋占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
宋占隆
;
石金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
石金虎
;
邓宏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
邓宏钊
;
杨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
杨健
;
张成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
张成科
;
任青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
任青芳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3)
:360
-368+438
[7]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触发的区域地震活动和静应力场变化
[J].
刘桂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刘桂萍
;
傅征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傅征祥
.
地震学报,
2000,
(01)
:17
-26
[8]
由震源机制解反演中国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
[J].
杜兴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省地震局
杜兴信
;
邵辉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省地震局
邵辉成
.
地震学报,
1999,
(04)
:18
-24
[9]
1976年唐山地震震时和震后变形的模拟
[J].
孙荀英,刘激扬,王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系
孙荀英,刘激扬,王仁
.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01)
[10]
大震广义影响场的讨论附视频
[J].
黄福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黄福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修启
.
地震学报,
1992,
(04)
:400
-406
←
1
2
→
共 14 条
[1]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应变率场及其动力学成因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沈正康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敏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甘卫军
;
张祖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现代地壳运动开放式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现代地壳运动开放式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北京,DepartmentofEarthandSpaceSciences,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CA-,USA,北京,北京,天津
张祖胜
.
地学前缘,
2003,
(S1)
:93
-100
[2]
1976年唐山大震发生对华北地区各地块运动与变形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 白武明,林邦慧,陈祖安.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3]
三河-平谷8.0级大震区震源细结构的深地震反射探测研究
[J].
张先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张先康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金仁
;
刘国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刘国华
;
宋文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宋文荣
;
刘保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刘保金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成斌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成双喜
;
刘建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刘建达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顾梦林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振国
.
中国地震,
2002,
(04)
:10
-20
[4]
中国活动构造基本特征
[J].
邓起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邓起东
;
张培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张培震
;
冉勇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冉勇康
;
杨晓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杨晓平
;
闵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闵伟
;
楚全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楚全芝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2)
:1020
-1030+1057
[5]
关于应力触发和应力影概念在地震预报中应用的一些思考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石耀霖
.
地震,
2001,
(03)
:1
-7
[6]
多条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资料联合反演首都圈三维地壳结构
[J].
李松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
李松林
;
张先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
张先康
;
宋占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
宋占隆
;
石金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
石金虎
;
邓宏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
邓宏钊
;
杨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
杨健
;
张成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
张成科
;
任青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
任青芳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3)
:360
-368+438
[7]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触发的区域地震活动和静应力场变化
[J].
刘桂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刘桂萍
;
傅征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傅征祥
.
地震学报,
2000,
(01)
:17
-26
[8]
由震源机制解反演中国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
[J].
杜兴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省地震局
杜兴信
;
邵辉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省地震局
邵辉成
.
地震学报,
1999,
(04)
:18
-24
[9]
1976年唐山地震震时和震后变形的模拟
[J].
孙荀英,刘激扬,王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系
孙荀英,刘激扬,王仁
.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01)
[10]
大震广义影响场的讨论附视频
[J].
黄福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黄福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修启
.
地震学报,
1992,
(04)
:400
-406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