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青茶坯香气成分的SPME/GC-MS分析

被引:29
作者
叶乃兴 [1 ]
杨广 [2 ]
郑乃辉 [3 ]
杨江帆 [1 ]
王振康 [3 ]
梁小虾 [4 ]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2] 福建农林大学茶业科技与经济研究所
[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4] 福建农林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烘青茶坯; 固相微萃取(SPM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香气成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72 [茶];
学科分类号
090203 ;
摘要
首次使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分析烘青茶坯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烘青茶坯中共鉴定出30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以醇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包括芳樟醇、顺-茉莉酮、β-紫罗酮、二氢海癸内酯、橙花叔醇、茉莉酮酸甲酯等绿茶中常见的香气成分.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经过精制的烘青茶坯以高沸点挥发性化合物为主,含量较高的有2-丁基-1-辛醇、2-己基-1-癸醇、石竹烯+雪松烯、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杜松烯、二氢海癸内酯、3,7,11,15-四甲基-1-十六烷醇、乙酸-3,7,11,15-四甲基-十六酯等化合物.
引用
收藏
页码:165 / 16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茉莉精油化学成分 [J].
陆宁 ;
宛晓春 .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4, (01) :111-114
[2]   固相微萃取研究进展 [J].
陈猛 ;
袁东星 ;
许鹏翔 ;
昌敦虎 .
分析科学学报, 2002, (05) :429-435
[3]   用顶空吸附法与茶汤过柱吸附法分析绿茶香气 [J].
朱旗 ;
施兆鹏 ;
任春梅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6) :469-471
[4]   炒青绿茶加工中香气的动态变化 [J].
李拥军 ;
施兆鹏 .
茶叶科学, 2001, (02) :124-129
[5]   炒青和烘青绿茶香气的对比分析 [J].
李拥军 ;
施兆鹏 .
食品科学, 2001, (11) :65-67
[6]   绿茶香气不同提取方法的研究 [J].
朱旗 ;
施兆鹏 ;
任春梅 .
茶叶科学, 2001, (01) :38-43
[7]   固相微萃取法的应用及其进展 [J].
张祖麟 ;
陈伟琪 ;
洪华生 .
环境科学进展, 1999, (05) :52-59
[8]   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分析中的应用(综述) [J].
杨大进 ;
方从容 ;
王竹天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1999, (03) :35-39
[9]   干燥方式与绿名茶香气特征的关系 [J].
狄化炤 ;
胡增旬 ;
丁远学 ;
杨建材 ;
狄咏梅 .
西南农业学报, 1998, (02) :86-93
[10]   制茶工艺对名优绿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J].
倪德江 ;
陈玉琼 .
茶叶科学, 1997, (01) :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