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雄性不育的生化研究

被引:8
作者
李学斌
机构
关键词
棉花; 花药; 细胞质雄性不育; 细胞核雄性不育; 同工酶; 过氧化物酶; 脂酶;
D O I
10.13331/j.cnki.jhau.1987.03.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研究对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和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的种子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进行了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种子酯酶同工酶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之间表现出明显差异,酶谱遗传分析表明,1E,2E酶带与育性恢复有关,8E,9E酶带与不育有关,(2)不同发育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不育株(系)均少于可育株(系);(3)花药游离脯氯酸含量可育阳(系)明显高于不育株(系);(4)随着小孢子发育进展,细胞核雄性不育株过氧化物酶活性急剧增长,其增长速度高出可育株几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减少和酶活性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急剧增高,被认为是引起花粉败育的重要原因,本文还提出了在“三系”选育过程中结合同工酶分析技术加速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选育进程的设想。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花粉中的游离脯氨酸及其生理功能 [J].
朱广廉 ;
曹宗巽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5, (04) :7-12
[2]   太谷核不育小麦可育花药内游离脯氨酸的来源、利用及与不育花药败育的关系 [J].
朱广廉 ;
孙超 ;
曹宗巽 .
植物生理学报, 1985, (02) :122-129
[3]   植物生长素亏损与雄性不育的发生 [J].
黄厚哲 ;
楼士林 ;
王侯聪 ;
陈如铭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4, (01) :82-97
[4]   同工酶在我国农业研究方面的某些进展 [J].
彭永康 ;
阎炳宗 .
植物学通报, 1984, (01) :8-13
[5]   新海棉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J].
汤泽生 ;
张莲英 ;
徐晓玲 ;
王祖秀 ;
杜素琼 ;
刘鈺 .
中国棉花, 1983, (04) :7-9+2
[6]   几个棉花雄性不育系的遗传分析 [J].
杨亚东 .
遗传, 1982, (01) :18-20+51
[7]   植物同工酶研究的某些进展 [J].
梅慧生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1, (03) :1-8
[8]   棉花“洞A”雄性不育小孢子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J].
汤泽生 ;
杜素琼 ;
王祖秀 ;
周整 ;
徐作英 ;
刘钰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1, (05) :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