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四家系肌肉营养成分差异及品质选育分析

被引:34
作者
李明云 [1 ]
郑岳夫 [1 ,2 ]
管丹东 [1 ,2 ]
史雨红 [1 ]
陈炯 [1 ]
林恒潺 [1 ]
陈萍 [1 ]
机构
[1] 宁波大学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
关键词
大黄鱼; 家系; 肌肉;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实验对象山港海区网箱养殖的岱衢洋家系、官井洋家系以及它们的正交和反交家系大黄鱼背肌肉进行了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分分析,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和评价不同家系大黄鱼的品质。结果表明,四个家系之间大黄鱼蛋白质含量和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脂肪含量反交家系与正交家系、岱衢洋家系和官井洋家系有显著差异,官井洋家系含量最高(13.51%),反交家系家系含量最低(10.59%);水份含量的变化与脂肪含量的变化成反比,反交家系水份含量与正交家系、岱衢洋家系和官井洋家系同样都有显著差异。岱衢洋家系、官井洋家系、正交家系和反交家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7.83%±1.19%、54.45%±1.01%、54.80%±2.97%和58.39%±0.71%,其中反交家系、岱衢洋家系总氨基酸含量同官井洋家系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0.08%±0.52%,28.05%±0.35%,28.40%±1.76%,29.97%±0.41%,其中岱衢洋家系、反交家系同官井洋家系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4.56%±0.26%,23.45%±0.24%,22.88%±0.61%,25.39%±0.11%,其中反交家系与其他三个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及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DHA所占比例以反交家系最高,且同其他三个家系存在显著差异(P<0.05),岱衢洋家系EPA(C 20∶5)含量同正交家系存在显著差异(P<0.05)。
引用
收藏
页码:632 / 6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正反交鱼自繁后代F2耐盐性、生长性能及亲本对杂种优势贡献力的评估 [J].
李思发 ;
颜标 ;
蔡完其 ;
李腾云 ;
荚金华 ;
张艳红 .
水产学报, 2008, (03) :335-341
[2]   黑龙江鲶形目鱼类的肌肉营养组成分析 [J].
尹洪滨 ;
姚道霞 ;
孙中武 ;
孙德志 ;
潘伟志 ;
郭树倩 .
营养学报, 2006, (05) :438-441
[3]   不同家系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J].
林利民 ;
王秋荣 ;
王志勇 ;
张雅芝 ;
刘家富 ;
谢芳靖 .
中国水产科学, 2006, (02) :286-291
[4]   养殖与野生大黄鱼肌肉脂肪酸组成的比较 [J].
徐继林 ;
朱艺峰 ;
严小军 ;
叶芳挺 ;
徐善良 .
营养学报, 2005, (03) :256-257+260
[5]   大黄鱼肌肉和血液生化组分的分析 [J].
郑斌 ;
徐君卓 ;
刘士忠 .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295-300
[6]   大黄鱼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的研究 [J].
郑斌 ;
何中央 ;
丁雪燕 ;
郑重莺 ;
郑代明 .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218-221
[7]   网箱养殖大黄鱼血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比较分析 [J].
郑斌 ;
何中央 ;
丁雪燕 ;
郑重莺 ;
陈雪昌 .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118-120
[8]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肌肉中脂肪含量的比较分析 [J].
郑斌 ;
郭远明 ;
陈雪昌 ;
郑代明 .
现代渔业信息, 2003, (06) :25-26
[9]   网箱养殖大黄鱼与天然大黄鱼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J].
段青源 ;
钟惠英 ;
斯列钢 ;
麦康森 .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2) :125-128
[10]   养殖大黄鱼生化组份的分析 [J].
全成干 ;
王军 ;
丁少雄 ;
苏永全 .
台湾海峡, 2000, (02) :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