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中的人——兼论“劳动者”原型的选择对劳动立法实施的影响

被引:35
作者
周长征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劳动者原型; 劳动立法; 从属关系理论; 劳动关系调整机制; 国企职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5 [劳动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劳动法》采用了"劳动者"的概念,但并没有对"劳动者"的具体涵义作出解释。学界通常依照从属关系理论,将"劳动者"解释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工资劳动者。但是,如果联系立法时的语境来分析"劳动者"的权利体系,我们可以发现,《劳动法》中"劳动者"的真正原型是国有企业职工。"劳动者"原型的选择决定了我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并且制约着劳动立法的实施效果。直到《劳动合同法》颁布,"劳动者"才开始具有农民工的某些特征。我国应当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出发,以从属关系理论为指导,科学合理地确定"劳动者"的认定标准,并相应地对目前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进行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1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农民平等就业权在《就业促进法》中的缺陷与完善 [J].
丁大晴 .
北方法学, 2010, 4 (03) :81-90
[2]   论劳动关系中雇主之界定——以英国劳动法为视角 [J].
李坤刚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7, (03) :192-196
[3]   中国劳动基准法的目标选择 [J].
董保华 .
法学, 2007, (01) :52-60
[4]   农民工的社会保护:劳动政策的视角 [J].
岳经纶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 (06) :14-19
[5]   锦上添花抑或雪中送炭——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的基本定位 [J].
董保华 .
法商研究, 2006, (03) :46-53
[6]   论“劳动者”主体界定之标准 [J].
吕琳 .
法商研究, 2005, (03) :30-36
[7]   《劳动法》完善的方式选择 [J].
王全兴 .
中国劳动, 2005, (02) :19-21
[8]   《劳动法》执行大于修改 [J].
郭军 .
中国劳动, 2005, (02) :17-18
[9]   劳工权益谁来保护? [J].
尔民 .
中国经济周刊, 2004, (29) :62-62
[10]   国际人权法上的迁徙自由和移徙工人的权利保护——以中国农民工为例 [J].
李雪平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4, (03)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