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自然保护区夏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结构及分布格局

被引:7
作者
刘金娥 [1 ]
王国祥 [1 ]
常青 [2 ]
王会 [3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功能群; 生物多样性; 盐城自然保护区;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9.36.036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盐城自然保护区选取11个典型断面,调查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按照食性类型、摄食方式,结合物种在相关的生态系统过程中的功能,将底栖动物功划分为食碎屑者,食悬浮者/滤食者,切碎者、生物扰动者、次级生产者5个关键功能群,分析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结构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1个断面共有食碎屑者11种,食悬浮者24种,切碎者26种,生物扰动者26种,次级生产者26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18.0%、39.3%、42.6%、42.6%和42.6%,物种在各功能群中分布比较均匀,在整个苏北潮间带生态系统的尺度上,相关的生态系统功能完整;食悬浮者和切碎者个体数量占据明显优势,在相关生态系统过程中发挥优势作用;中路港断面生物扰动者、次级生产者、食碎屑者、食悬浮者、切碎者物种数分别占所有断面物种数的22.0%、22.0%、20.0%、20.0%、20.3%,个体数分别占各功能群个体总数的60.0%、60.0%、52.2%、31.1%、26.9%,5个功能群的底栖动物个体数量和物种数目均在所有断面中占最大优势,对苏北潮间带生态系统相关功能有更大贡献。竹港断面功能群数、功能群的底栖动物个体数量和物种数目均在所有断面中占最低比例,功能群结构缺失,相关生态系统功能受到破坏。
引用
收藏
页码:8108 / 81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不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密度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格局 [J].
赵永强 ;
曾江宁 ;
陈全震 ;
高爱根 ;
寿鹿 ;
廖一波 ;
徐晓群 ;
刘晶晶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4) :630-639
[2]   江苏盐城东台互花米草滩涂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分析 [J].
虞蔚岩 ;
李朝晖 ;
华春 ;
沈永明 ;
马玲 ;
郭娜 ;
李智星 .
海洋湖沼通报, 2009, (01) :123-128
[3]   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特征 [J].
张虎 ;
郭仲仁 ;
刘培廷 ;
汤建华 ;
仲霞铭 .
南方水产, 2009, 5 (01) :29-35
[4]   上海市潮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 [J].
全为民 ;
赵云龙 ;
朱江兴 ;
施利燕 ;
陈亚瞿 .
生态学报, 2008, (10) :5179-5187
[5]   不同发育时间的互花米草盐沼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J].
谢志发 ;
何文珊 ;
刘文亮 ;
陆健健 .
生态学杂志, 2008, (01) :63-67
[6]   放牧对滩涂底栖动物的影响 [J].
赵云龙 ;
安传光 ;
林凌 ;
段晓伟 ;
曾错 ;
崔丽丽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5) :1088-1092
[7]   崇明东滩围垦堤内植被快速次生演替特征 [J].
葛振鸣 ;
王天厚 ;
施文彧 ;
赵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9) :1677-1681
[8]   互花米草入侵东滩盐沼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 [J].
陈中义 ;
付萃长 ;
王海毅 ;
李博 ;
吴纪华 ;
陈家宽 ;
不详 .
湿地科学 , 2005, (01) :1-7
[9]   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底栖动物的功能群 [J].
朱晓君 ;
陆健健 .
动物学研究, 2003, (05) :355-361
[10]   长江口新生沙洲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 [J].
袁兴中 ;
刘红 ;
陆健健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2, (02) :13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