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源地震影响场计算模型

被引:8
作者
李铂 [1 ,2 ]
董翔 [1 ,2 ]
陈亚红 [3 ]
何琳 [4 ]
于澄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 山东省地震局
[3] 菏泽市地震局
[4] 安徽省地震局
关键词
地震烈度; 衰减模型; 影响场; 线源模型; 极震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传统的烈度衰减关系一般是由历史地震等震线资料拟合得到,但基于历史震例进行统计回归所得到的椭圆衰减模型往往不能够反映大地震时的地震衰减特点。尝试提出一种基于点源模型改进的线源地震影响场计算模型,引入地表破裂尺度对原有烈度衰减模型进行长轴上的修正,以期达到生成结果与强震实际烈度相拟合的目的,并可实现极震区震害的快速评估和计算。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强地震活动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确定 [J].
卢建旗 ;
李山有 ;
李伟 .
世界地震工程, 2009, 25 (04) :33-43
[2]   汶川8.0级地震序列重新定位及其发震构造初探 [J].
吕坚 ;
苏金蓉 ;
靳玉科 ;
龙锋 ;
杨雅琼 ;
张致伟 ;
汤兰荣 ;
李超 .
地震地质, 2008, 30 (04) :917-925
[3]   云南地区地震烈度衰减特征研究 [J].
李世成 ;
崔建文 ;
韩新民 .
中国地震, 2003, (03) :93-100
[4]   地震动参数理论预测公式在工程地震中的应用 [J].
汪素云 ;
俞言祥 .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0, (01) :2-7
[5]   震级—破裂长度关系与断层破裂模型 [J].
沈建文 ;
邱瑛 ;
赵志贺 .
地球物理学报, 1990, (02) :242-248
[6]   地震烈度椭圆衰减关系 [J].
陈达生 ;
刘汉兴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03)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