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古地磁新结果

被引:4
作者
李建忠 [1 ]
冯心涛 [2 ]
朱同兴 [2 ]
庄忠海 [2 ]
潘忠习 [2 ]
邹光富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
[2]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藏南; 特提斯喜马拉雅; 构造古地磁; 喜马拉雅地块; 顺时针转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5 [中生代(界)];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通过1:25万聂拉木县幅区域地质调查开展了系统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二叠纪到白垩纪喜马拉雅地块始终位于中、低纬度区域(22-13)°S,不存在向东张开的大Tethy洋.晚白垩世后,这个地块快速向北移动.整个显生宙,喜马拉雅地块在北向移动过程中整体上表现为顺时针转动,而且从始新世到上新世、早更新世旋转角度进一步增大;在晚侏罗世,喜马拉雅地块位于18.6°S,到了早自垩世,已南移至22.4°S,推断在雅鲁藏布江原先的特提斯洋形成于晚侏罗世,扩张期在早白垩世;从始新世以后,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陆-陆碰撞) 而导致印度板块北部,喜马拉雅和冈底斯地块之间的地壳缩短量至少约800 km,显示该地区地壳缩短以褶皱、冲断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578 / 58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同由路克剖面海相白垩系古地磁结果 [J].
沈忠悦 ;
陈汉林 ;
方大钧 ;
丁敬海 ;
张师本 ;
黄智斌 ;
李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8) :712-720
[2]   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的碰撞时代 [J].
朱弟成 ;
潘桂棠 ;
莫宣学 ;
段丽萍 ;
廖忠礼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4) :564-571
[4]   吐鲁番山间盆地早白垩世岩石的磁组构和古地磁新结果 [J].
黄宝春 ;
王永成 ;
朱日祥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4) :362-372
[5]   白垩纪以来中国西部地体运动的古地磁证据和问题 [J].
吴怀春 ;
张世红 ;
韩以贵 .
地学前缘, 2002, (04) :355-369
[6]   晚古生代以来古亚洲洋构造域主要块体运动学特征初探 [J].
任收麦 ;
黄宝春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2, (01) :113-120
[7]   藏南聂拉木地区上三叠统与侏罗系中伸展不整合以及各组地层的厘定 [J].
梁定益 ;
聂泽同 ;
董文彤 ;
王世洪 .
现代地质, 2000, (03) :333-341
[8]   中国新生代古地磁数据表 [J].
程国良 ;
孙宇航 ;
李素玲 .
地震地质, 1991, (02) :184-186
[9]   青藏高原古地磁研究新结果 [J].
董学斌 ;
王忠民 ;
谭承泽 ;
杨惠心 ;
程立人 ;
周姚秀 .
地质论评, 1991, (02) :160-164
[10]   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 [J].
吴功建 ;
肖序常 ;
李廷栋 .
地质学报, 1989, (04) :28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