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中需求侧资源参与电网控制的边云协同技术研究

被引:6
作者
潘明明 [1 ]
田世明 [1 ]
刘宗杰 [2 ]
袁金斗 [1 ]
陈宋宋 [1 ]
机构
[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需求侧多能互补优化与供需互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可调负荷; 电网调度; 负荷聚合; 边缘计算;
D O I
10.16157/j.issn.0258-7998.201475
中图分类号
TM73 [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 TK01 [能源];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080702 ;
摘要
能源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需求侧可调节电力负荷资源与输配电资源、发电资源的信息融通,发挥需求侧可调节电力负荷在电网供需平衡调节中的价值效益。通过整合需求侧资源参与电网不同控制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以电网侧云平台为主导、聚合商内部分散协同加用户侧边缘控制主动响应的能源互联网供需资源协调控制框架及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可调负荷资源响应电网调度的灵活性与快速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基于可控负荷的主动配电网电压优化调节方法 [J].
潘明明 ;
田世明 ;
于建成 .
供用电, 2019, 36 (05) :48-52+92
[12]   计及需求侧响应的电力系统鲁棒优化规划模型 [J].
曾鸣 ;
杨雍琦 ;
向红伟 ;
王丽华 ;
孙静惠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6, 40 (17) :137-145
[13]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的城市园区分层分布式温控负荷需求响应控制策略 [J].
卫文婷 ;
王丹 ;
贾宏杰 ;
王冉 ;
郭炳庆 ;
屈博 ;
范孟华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 36 (08) :2049-2056
[14]   能源互联网“源–网–荷–储”协调优化运营模式及关键技术 [J].
曾鸣 ;
杨雍琦 ;
刘敦楠 ;
曾博 ;
欧阳邵杰 ;
林海英 ;
韩旭 .
电网技术, 2016, 40 (01) :114-124
[15]   兼顾分布式发电商利益的有源配电网规划 [J].
曾鸣 ;
舒彤 ;
史慧 ;
李博 ;
欧阳邵杰 ;
薛万磊 .
电网技术, 2015, 39 (05) :1379-1383
[16]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AGC需求分析及关键技术 [J].
滕贤亮 ;
高宗和 ;
朱斌 ;
吴继平 ;
彭栋 ;
徐瑞 ;
张小白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 39 (01) :81-87
[17]   主动配电网的分层能量管理与协调控制 [J].
刘东 ;
陈云辉 ;
黄玉辉 ;
尤毅 ;
于文鹏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34 (31) :5500-5506
[18]   基于DLC的空调负荷双层优化调度和控制策略 [J].
高赐威 ;
李倩玉 ;
李扬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34 (10) :1546-1555
[19]   面向大容量风电接入考虑用户侧互动的系统日前调度和运行模拟研究 [J].
王蓓蓓 ;
刘小聪 ;
李扬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33 (22) :35-44+8
[20]   负荷分布式控制的云计算平台构架设计 [J].
刘萌 ;
褚晓东 ;
张文 ;
冯宗英 .
电网技术, 2012, 36 (08) :140-144